⒈塑造地域精神,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最根本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地域精神塑造的全过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灵魂工程、基础工程,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抓住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文化建设的根本。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域化、大众化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关系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发展,更关系国家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因此,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全国层面的价值导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塑造和培育的地域精神应尽可能地体现“三个倡导”,努力实现全国层面的价值导向与地域层面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协调统一。
⒉塑造地域精神,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地域精神是地方文化的内核,地方精神的生成过程就是其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塑造地域精神,一个重要的向度是历史的向度,只有秉承了地方历史文脉,传承了地方文化,才能构筑一个地方人们的精神文化家园。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就应该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认真梳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把前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基因、人文精神归纳到地域精神中,这是对内增强文化自觉、对外展示地方文化底蕴的需要,也是避免地域精神同质化的有效办法。地域精神既要发挥传承功能,将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延续下去,将其发扬光大,又要跟紧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征,起到引领进步的作用。各地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应深深根植于历史文化的沃土,努力把地域精神打造成富有特色的靓丽名片和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神旗帜。
⒊塑造地域精神,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塑造地域精神不仅要有纵向上的历史向度,还要有横向上的现实向度。地域精神不仅要植根于地方历史土壤,有强烈的历史感,还要植根于地方发展的现实土壤,有强烈的现实感。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决定人的行为规范,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提炼和塑造地域精神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并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一方面,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发展方向,深入剖析人们的思想状况,找准人们对发展、对前景的共同认识,将这种共同认识凝炼成地域精神;另一方面,要发挥地域精神引领未来的功能,通过宣传推广,让地域精神深入人心,进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⒋塑造地域精神,要着眼于引领未来发展
塑造地域精神不仅要有历史的向度、现实的向度,更要有未来的向度,以增强地域精神的时代感。塑造地域精神一个重要目的是提振一个地方的精气神,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提供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支持,注入地方发展的强劲精神动力,因此,地域精神的提炼中要注入时代气息强的文化因素,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地域精神的塑造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注入新的内容。
⒌塑造地域精神,要高度重视认同和转化
地域精神的塑造过程在本质上是地域精神的生成、凝练、传播、认知、认同、转化的过程。一种地域精神提出后,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才能转化为当地人民的精神力量,发挥地域精神的引领作用。一种地域精神如果提出后束之高阁,不被当地人民认知、认同、转化,就不能成其为地域精神。社会认同形式上是概念、理念、表达的认同,实质上是精神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当前,社会上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呈现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局面,这对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造成不少难度。要使地域精神体现广泛的社会认同,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直接成为地域精神的塑造者和主践行者。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反映当地地域特色和群众的精神风貌,不浮夸、不吹嘘,避免空泛地讲地域精神。第三,要扎实开展好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媒体报道、公益广告、专家解读、宣讲座谈等有效形式,让人们全面认识,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总之,地域精神只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才能真正成其地域精神。
总而言之,地域精神只有植根于历史,才能有深厚的根基;只有基于现实,才能焕发出生机活力;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够承前启后、引领未来,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引领社会思潮、汇聚正能量、充实精气神。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不是简单的文字归纳和概括,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深入研究,反复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真正的地域精神。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执笔人:张瑞才 董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