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规划意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课题立项的导向作用,及时了解并准确把握党和政府对理论政策研究的需求,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增强对策研究的可操作性。基础理论研究要鼓励对学术前沿问题的原创性研究,特别是以重大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和重点学科、传统优长学科、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鼓励理论创新。加强发展战略研究,策划一批立足省情,涉及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关键在人才。要紧紧抓住选才、育才、用才等重点环节,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自由发展、竞争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培养使用人才,在重要学科领域和学术前沿研究中发现新秀,创造机会,造就新生力量,培养一定数量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管理骨干。
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结构调整。按照 “扶持基础学科、重视应用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思路,组织学科规划的制定工作,对各重点学科在省内、国内的位次摸底,对发展趋势及省内专业分工进行评估,对重点学科制定配套政策,在经费、人力配置、岗位设置方面实行倾斜,并通过长期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长学科,促进“辽沈学派”的形成。
实施精品战略,提高理论研究的质量。推动社科研究从注重数量积累的外延发展方式,转变到注重质量提高的内涵发展道路上来,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增强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扶持精品生产,不断提高社科理论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强化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生机活力
创新是学术的灵魂和生命,是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现代传播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前所未有,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改革创新。
加快理念创新。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改革创新的总开关,自觉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树立一元主导、开放包容的思想教育理念,树立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的舆论引导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发展理念,树立运用新科技、构建新平台的阵地建设理念,以新的思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实现新发展。
加快运行机制创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努力宣传和推广社科研究成果,突破成果转化“瓶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有效原则,加快成果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加快组织协调机制改革,促进社科院与高校、党校、党政调研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格局;要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借鉴模式,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团开展联合攻关;抓好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打造跨单位、跨学科、跨地区进行协作攻关的新平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繁荣和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