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保障房建设目标能完成吗?—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

2013年12月09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保障房建设目标能完成吗?(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疑问二:

低收入群体如何更便捷地享受保障?

解读:

整合两种保障性住房资源,方便群众申请,在分配上给了群众更大的选择空间。原廉租住房对象,即便是收入提高了一些,通过适度调高租金,仍可以居住在保障房中,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保障房退出难的问题。

记者:近些年,在保障房建设提速的同时,分配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申请难,退出难,房源与工作、就学地严重分离等。如何通过改革解决这些问题?

齐骥:从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促进不同收入人群混合居住等方面考虑,为进一步改进保障性住房供应、分配和管理模式,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实行并轨运行,统称为公租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顺应群众意愿,符合各地实际,并轨运行会给今后住房保障工作带来积极推动。

记者:两房并轨运行,具体的好处有哪些?

齐骥:一是方便群众申请。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都属于租赁型住房,但面向的群体不一样,需要分别申请、分别排队。并轨运行后,整合两种保障性住房资源,建立统一的申请受理渠道和程序,能给群众申请带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给群众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原来的两类房源合并成公共租赁住房一类房源后,在分配上,给了群众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比方说,申请廉租住房,因就业、孩子就学等需要居住在城西,可廉租住房房源在城东,并轨后,申请城西的公共租赁住房就解决了问题。

三是给在保的住房困难家庭带来了方便。按照以前保障房管理,对因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的群众,需要退出廉租住房后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这给群众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并轨运行后,原廉租住房对象,即便是收入提高了一些,通过适度调高租金,这样保障家庭仍可以居住在保障房中,继续享受保障。

四是将优先解决收入较低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并轨运行后,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覆盖最低收入、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分配时采取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优先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且对他们实行租金减免的政策。收入低的家庭,租金减免多一些,收入相对高的家庭,租金减免少一些,体现了社会公平。收入提高的家庭,多交一点租金,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保障房退出难的问题。

疑问三:

“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如何解决?

解读:

一些地方开展了共有产权保障方式的探索,有利于加快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共有产权保障的探索,完善产权分配和上市交易收益调节机制,切实消除牟利和寻租空间。

记者: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推出了“自住型商品房”等新型保障房。对于这类共有产权保障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持何种态度?

齐骥:这几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不少地方住房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房价上涨压力较大,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下降。特别是新就业职工及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代表的城镇新移民,即所谓的“夹心层”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变得突出。与最低收入、低收入的住房保障对象相比,“夹心层”群众多具有较好的劳动技能,有一定的住房支付能力,只是由于工作年限短、积累少,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住房,实现稳定居住。

为此,一些地方开展了共有产权保障方式的探索。共有产权保障房,就是保障对象根据自己的条件购买保障性住房一定比例的产权份额,地方政府持有保障性住房的另一部分产权。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有的还给予适当财政补助、税费减免,以降低住房的建设成本,然后以低于市场价格配售给符合条件的购房家庭。配售时,在合同中明确共有双方的产权份额及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和增值所得的分配比例。

从一些城市的实践来看,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共有产权住房,能够调动群众依靠自己努力改善住房条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同时,发展共有产权保障房,符合公平、效率原则,可以避免陷入福利陷阱,有利于保持或激发社会的活力。下一步,住建部将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共有产权保障的探索,完善产权分配和上市交易收益调节机制,切实消除牟利和寻租空间。(陆娅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