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退出 “ 高考届 ” , 走下神坛 ?
与不少人担忧“取消文理分科”可能给学生增负相比,“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得到了几乎一边倒的叫好之声。
其实,早在今年10月,北京市就宣布,从2016年起,高考中将降低英语科目的分值比重。很多教育人士都认为,北京此举是中国未来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果然,2个月后,教育部的方案就提到了英语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更彻底: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探索“社会化一年多考”。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详解政策细节时指出,外语考试将交由社会机构来承办,但是在过渡阶段肯定还是各级考试中心来承办,学生可以选择多次考试,考试结果是分数呈现,外语的分值以120分为宜。
不少家长、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消除了单次考试的偶然性。英语,无论其教学方式,还是评价方式,还是要还原其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
北方交通大学附中一位英语教师对记者表示:“这种改革思路是对的。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在学生的学习精力中占了许多时间,这是我们整个考试机制的顶层设计问题。英语的教材和考试设计使得学生的功利性太强,而实用性很弱,学生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压力太大,英语老师的压力也是很大。英语的改革会促进学生学英语更注重实用性,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收效很小。中高考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引导作用。
也有人担心,“如果实行一年多考,为了获得一个‘最高分’,相信绝大多数考生都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考试机会。如此一来,会不会变成新的‘追分大战’?”
告别“一考定终身”,考验设计者的智慧
此外,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是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的一大特点。方案指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一门课程可以参加两次考试,计最好成绩。”“这意味着平时成绩也将与高考挂钩,可一定程度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多数人在表示赞成的同时也提出,如何统一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保证其透明度公平性是一大难题。
在不少受访者看来,“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是2013年教改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具体配套措施尤其令人期待。根据目前我国多个省份实施的学业水平考试情况来看,由于高考招生录取如何参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学业水平考试在高考录取中起不到实质作用,导致此项考试基本流于形式。因此,这项改革如何设计,还需要制定者科学研究。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与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接轨才行。毕竟高考按分数录取,差一两分往往就会淘汰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如果成绩只分合格和等级,怎么拉开招生的层次?”一位家长忧心地对记者表示。
对此,有专家建议,高考录取势必要与其他的非分数因素结合,逐步向自主招生过渡。不过,这样一来,如何避免招生腐败,保障招生公平,就成为更紧要的问题了。
面对高考即将探索的多项改革措施,人们还对综合评价能否客观、多元录取能否透明能否公正持有疑问,特别是高考招生的公平性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杜绝综合评价内容出现造假?”“如何避免好政策反而给学生增负?”“如何给不同地区的孩子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家长的疑问,成为制度设计者的考题。
其实,从30多年前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近十年来,不同省市地区的不同方案频出,令人眼花缭乱。有的省份几套方案几年来来回折腾,弄得教师、学生、家长无所适从,苦不堪言。改革应该保证最大多数人受益、最少数人受损,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上下工夫,这考验着高考改革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者的智慧。(于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