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腐败:制度化、系统化
通过系统制度预防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或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取得反腐败成功的关键战略
当今世界上少数已经取得反腐败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及大部分国家不成功的教训都表明,通过系统制度预防以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或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取得反腐败成功的关键战略。应该说,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源头治理”思路以来,我国已经先后进行了大量的制度预防腐败的实践。但是,这些工作大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取得的预防效果也十分有限。一些预防实践甚至取得了相反的效果,不但没有改变腐败丛生的事实,反而将分散的小腐败变成了集中的大腐败,以致于让人们失去了对制度预防的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改革大都被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笼子和边界,改革只能在笼子里进行。很多改革措施于是变成了“夹生饭”甚或“花拳绣腿”。
而十八大以来,这种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变。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再次高举起了改革的旗帜,而且以全面改革代替早期主要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改革措施达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党建诸多领域,全面覆盖。很多改革举措一下子就迈出了很大的步子,令人鼓舞。《决定》中的有关重要改革精神已在前文中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即使仅以政治局新审议通过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来看,人们也可为其中的改革勇气和精神所鼓舞。以往此类规定之所以屡屡导致治理失灵,深层原因不在于具体的规定内容,而在于主导的思路出现了方向性偏差:不是通过彻底的改革以消除问题滋生的土壤,而是通过具体措施把各种特权予以了制度化,其中有关公务用车的部分最为典型。以往的几十个制度规定都没有触及“实物配给”这个基本方式,只是在维护特权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事后的监督检查。而《条例》则给出了彻底改革式的解决方案: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有了这样的改革决心和部署,持续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显露出了可以治愈的曙光。
在新领导人的坚决领导和大力推动之下,十八大以来短短一年就完成了反腐败战略科学化的大部分工作。在这样一个科学新战略的引领下,中华民族终将战胜腐败的奇迹将不再遥不可及,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必将走出。这个奇迹若能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