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多视角下的社会人生——2013年报告文学创作述评

李炳银

2014年01月20日10:1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多视角下的社会人生

检点2013年的报告文学创作,感觉丰富而复杂。这一年,报告文学作家虽然也积极努力地用开放的视角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矛盾,在丰富的对象选择描述中观察和思考,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但是,在回望来路时,却似乎没有哪一篇(部)作品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给人以很强的冲击和记忆。人们常说: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平淡的。其实,没有非常出色的作品出现,也会使创作显得平淡无奇。

回顾以往,知止行远,正是为了寻求和开辟未来。因此,对2013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回顾就自然显得有些许意义和价值。

报告文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当下社会的真实关注,对社会环境和自身感受的体会理解与书写报告。和现实社会生活保持紧密联系,应当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姿态选择。那些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生动讲述人物故事,致力于精神情感表达的作品,总会被人们看重和记忆。

2013年,中国的航母初始下水,开启了中国军事史的新篇章。在这个欢乐喜庆的当口,即将在航母上起降服役的歼-15战斗机的研制生产总指挥罗阳却突然倒在了试验现场。人民和历史,不会忘记每一个为国建功的人。很快,李春雷写就了《我的中国梦》,真实报告了罗阳的感人事迹。作品中既有罗阳在试验现场的情景再现,也有此前艰难研制过程的回顾,两条线相互交叉、相互推进,以动人的细节表现内容。作品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张力强劲,对英雄的人生信仰、精神高标和坚韧无私的品性等都给予了精彩的表达。

同样,在四川北川县,当人们积极努力地应对自然灾害时,副县长兰辉却不幸因劳累、病痛,意外地牺牲在工作的路上。王国平的《一枚铺路的石子》,也是非常及时地深入当地,做具体广泛的采访,然后对兰辉短暂人生岁月中的许多细节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文学描述,突出了人物高尚无私、严于律己、勤勉工作的精神境界。在看似没有高声的叙述中,反映出了人物的品德性格和高贵的精神追求,笔触常带感情,在细小中显示出人物的个性。“一枚铺路的石子”,却表现出大山一样的气势和形象。

近似的作品还有李鸣生的《一位导弹专家的无名人生》、陈瑞仪的《家在敦煌》、黄传会的《国家的儿子》、刘先琴的《玉米人》、纪红建的《人民的记忆》等。它们都分别在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描述报告中,见出高尚纯粹的精神世界和坚毅智慧的创造行为,展示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焕发出的人生光彩。

社会生活的复杂,决定了生活存在的多面表现。不少报告文学在关注社会生活矛盾的同时,也提供了独特的观察和沉思。丁燕将自己置身于珠三角打工女孩群体当中,深入地体验了她们的真实生活生存状况,完成的《打工女孩》写出了这些女工的信仰、诉求,还有失落的感受,写出了她们精神情感难寄托、生活选择常无奈的现实情形,让人真实地看到了她们混沌的人生。悲悯的情怀和呼唤关注的努力,使作品有着一种建设、改变的渴望。何建明的《心声》,是他在出版了描述江南一个农村几十年间巨大变迁的《江边中国》之后的短制。在有限的篇幅里,作家通过对江南几个经历了改革成功,如今却面临严峻局面的人物的采访,真实而准确地表达了对国家政策调整、经济发展环境改变的期待。没有大的铺排,可在关注现实社会的焦点上有针刺般的疼痛力量,可谓点穴到位。

另外,董保存、丁一鹤的《放下屠刀能成佛?》对一个杀人犯试图通过善行私下救赎灵魂的努力,高艳国、赵方新的《绿野新传》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复杂矛盾现象及利益纠结的深入观察,蒋巍的《黑土地的梦》对东北农民梦想和追求的描述,贺小晴的《艰难重生路》对汶川大地震时丧子家庭再生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的揭示,咏康的《中国殡葬报告》对人在生命结束之后种种奇异遭遇的叙述等,都在力求面对现实社会生活。

傅宁军的《淬火青春》和萧根胜的《青海长云》也值得称道。前者讲述了大学生进入军营后,不断树立信念、健康成长,使军队在知识化、现代化上明显加强的故事,给人以激励。后者回忆了自己30年前在铁道兵部队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情景,真实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在艰苦环境勇于奉献拼搏的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现实的和历史的军营生活,对于青年都是有益的考验,好男儿,志在四方。

优秀的报告文学,一定是在真实的对象观察中有所发现,并伴有良好文学表达的作品。在2013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王宏甲、刘建的《农民——中国一户农民的百年历史》表达个性出色。作品通过雷州半岛上一户农民百年来在德性的坚守培育和推进中,在坎坷曲折的土地耕种过程中,如何实现了德性收获和生产事业的发展,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百年历史。在如今这个注重物质获取的社会氛围下,这样的作品给人以启发。

这一年,一个不约而同的报告文学写作现象引人关注,即围绕水而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品。陈启文用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对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他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通过对中国治水过程的梳理,探寻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从而有深度、有感受地对水的价值进行了激情而文学的报告。秦岭的《在水一方》,关注国内很多偏僻山区或荒漠化严重地区缺水的情况,描述了人们在严重缺水时的艰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报告了在改水引水过程中人的精神付出。裔兆宏的《美丽中国样本》,集中报告了南水北调引水过程中陕西、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发挥无私奉献、服务大局的精神,保证清水北流的感人故事。这几部作品,都强烈地呼吁科学用水、护水、节水。作者们自觉的使命担当和勇于在社会生活前沿困惑中出发行动的态度,值得肯定和赞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