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察】年度策划:35位专家学者纵论深化改革
【特别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最受关注的10个新论断
【往期回顾】中国应警惕三大发展陷阱
其一,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双轨制”问题,让养老保障更加公平。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建立起“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制度体系。目前,公平性目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制度设计多元化的问题,特别是不同群体户籍身份不同、就业岗位不同,对应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不同,享受的养老保障待遇差距较大,不能体现每一个公民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意味着从制度上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障从退休金制度走向养老金制度,实行与企业总体一致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体现人人平等享受养老保障权利的机会公平。【详细】
行动魅力,即中国共产党的行动能力和作风,无疑是魅力攻势的第二大表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让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行动能力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则是领导魅力与行动魅力的完美结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改革要 “蹄疾而步稳”、“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并对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正是中共行动能力的生动体现。【详细】
全球主要经济体大都呈现改善势头。美国成为去年7国集团(G7)中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国内消费者信心明显改善,信贷紧缩问题有所缓和,经济增长日益企稳。欧元区的债务危机问题总体上有所缓解,并在去年年末结束了长达18个月之久的经济衰退,出口和内需增加,内部贸易失衡缓解,部分成员国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下降。日本经济则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回升明显,进入低速增长通道。一些新兴的经济市场,随着内需增长的空间扩大、要素供给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创造了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详细】
如以局外人视角,认为中日舆论战是单纯的中日之争,甚至产生错觉——认为中国为狭隘民族利益、出于历史纠结揪住日本不放等。事实上,理解中日舆论战,必须跳出简单的中日感情纠结和意志博弈视野,从历史事实、国际秩序、大是大非、人类关切等高度把握。
中国对日舆论战的实质,不是简单的中日之争,不是简单地为解气而压制日本,或逼迫美国表态。中日舆论战的本质是正邪之战,涉及国际秩序、国际正义、国际责任等话语权之争。【详细】
2014年,春节前春运的热点基本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等东部地区,而春节后热点则是中西部省份。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恰好揭示了中国的异地城镇化特征: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前往东部就业。在一个多月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中西部要实现这一目标,既吸聚人口,又要留住人口,而这需要产业基础、政策配套以及深层次的社会认同。【详细】
随着雾霾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日益凸显,逃离“北上广”等大城市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国家发改委城镇化问题专家日前在瑞士达沃斯解读新型城镇化时指出,中国大城市不是太多,而是严重不足,在中国未来城镇化进程中,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达沃斯论坛举行期间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就容纳人口来讲,大城市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载空间,它吸纳了更多优质资源,有责任去承担更多人口。【详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