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 夏书章
五、力求达成科学合理共识
关于在社会性别平等问题上要达成共识这一点,在前面的有关部分已经分散地和不止一次地提及。反思属于开展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其作用和目的,即在于达成科学合理的共识,然后才能真正形成强大的合力,去为共同的理想共同奋斗。这里涉及需要认真切实反思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种社会性别理论,包括不同的观念和主张,以及女性理论等。鲍著在这方面已经很注意,并以一定的篇幅谈到西方女性参政的缘起与方式(以英国女性选举权运动为例)[10]研究重要问题,需要参考借鉴,以免闭门造车和少走弯路。随后还有专题研讨,暂不多说。
为了达成共识,慎重地选择指导思想非常重要。否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结果是旷日持久,难见实效。在由男性实际把持的一统天下和多数女性认“命”的历史时期,若非双方自觉地认识到男女真正平等符合共同发展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并见诸行动,女性的那个“半边天”是亮不起来的。尽管少数觉醒了的先进女性奋起抗争和有足以令人心服的表现史不绝书,但一直没有成为主流(或者叫“大气候”)。在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男女平等”的口号很响,女性也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往后一直到现在,实质性的平等并没有得到显著的进展。相形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可以称得上一株大放异彩的奇葩。众所周知:这完全是同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思想分不开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运动相结合,便形成中国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对此,毛泽东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1]这条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必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完美实现而越走越宽广。
不过,应当看到:对于妇女解放即两性真正平等程度的现状,还与预期或理想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有待我们共同努力去继续争取达到更高、更好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自觉排除和抵制各种干扰的问题。除对不良的传统思想影响保持高度警惕外,在改革开放中也难免夹杂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或沉渣泛起,或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侵袭、腐蚀。尤其是在生活习惯和思想作风方面,千万不能让歪风邪气、劣根、毒苗、低俗、恶俗等谬种流传!
六、平等互尊不能流于形式
一定的形式总是同一定的内容相联系的。如果只有形式或徒具形式,没有内容,那是空话。或者形式和内容相去甚远,便是不切实际地流于形式了。我们所讨论的社会性别平等问题,应该避免发生这些情况。但是避免不了,而且早已开始,并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和“表演”着,其“精妙”之处在于:谁也没有反对性别平等,甚至“赞美”的调门唱得更高、更好。不过,事实胜于雄辩,听其言接着观其形,就真相大白了(说明可能是多余的,这里的“谁”、“其”是泛指)。
关于注意性别平等的形式,一般常见于语言文字。例如西方的绅士们在女性出现的场合,就把“妇女第一”、“妇女优先”之类的短语随时吐露。在集会致词时,也称“女士们、先生们”,而不是“先生们、女士们”以示“尊重”。有“妇女节”而没有“男人节”,先有“母亲节”后有“父亲节”;妇女平均寿命较长而退休年龄较早,等等。据说都有“尊重”、“保护”妇女的考虑。至于对妇女的就业等各种歧视,也有人认为,那不能叫歧视,而是“区别对待”!真是说的太好了,事情果然是如此这般的么?光凭一些表面现象拌嘴皮子不成,需要更多、更广、更深、更具体、更实在和更细致的观察、体验和调查研究。
关于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随后还要集中讨论。这里仅举几个例子表明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纳粹声称把妇女赶回厨房去,那当然是歧视。没有想到近来社会上已出现对全职母亲越来越严重的偏见[12],这也是歧视。在二战时期发生的日本侵略者犯下的对“慰安妇”的罪行,至今没有清算,侵略者竟仍否认其事。最近研究报告显示:“性暴力是全球妇女共同的威胁。”[13]报告的作者指出:“7.2%的比例对任何关心其女性公民的国家来说都是个足够严重的问题。”无可否认,性别不平等的事实,仍不同程度和或明或暗地在不同领域延续。如在《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美国始终未能进入性别差距最小的前20个国家排名。[14]《在科学领域的全球性别差距》这篇论文中,也“发现女性学者的论文平均引用率低于男性”是有原因的。[15]在相隔不久的另一篇报道中指出“在学术界,身居高位的女性仍然少之又少”,也提出了改善的建议。[16]
相关专题 |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中国行政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