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关注:时代让劳动者更有荣光和尊严

2014年04月30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时代让劳动者更有荣光和尊严

  时代记忆:中国成长中的劳动者身影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140年前,雄壮的《国际歌》中,劳动人民如此歌唱自己的事业。而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历程,在每个历史阶段奋然前行的中国背后,也凝聚着无数劳动者辛勤的身影。

  “我当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你当掏粪工人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1959年,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接见全国劳模时传祥时说的这番话,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时传祥,是社会主义建设时代万千劳动者的缩影。

  同样为中国人所铭记的,还有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的“铁人”王进喜的身影。那张凝固了王进喜纵身跃入泥浆池的照片,与“石油大会战”中的大庆油田一起,成为历史永恒的时刻。1970年,王进喜还成为中共中央委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检阅。

  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获得政治殊荣,王进喜并非孤例。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政府官员中,都有勤劳奉献、成绩卓著和劳动者。至于“劳动模范”的称号,更是非劳动者莫属的殊荣。

  虽然往昔并不完美,历史的偶然不能再现,但劳动者的荣光,深深写在历史的长河中。

  凝固对劳动者尊重的,还有物品。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长时间在全社会流通的纸币。

  在新中国发行的前三套纸币中,1角纸币上戴着草帽、扛着锄头劳作归来的农民,1元纸币上开拖拉机的美丽女拖拉机手,5元纸币上正在劳作的炼钢工人,10元纸币上并肩站立的工农兵形象,都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巨大变化。

  变化总是在悄然间出现。1987年起陆续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50元面值的纸币上,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与裹着头巾的农民、戴着有探照灯头盔的工人形象并列在一起。这是人民币上第一次出现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代表着那个“科学的春天”。

  在文学作品中,劳动者的形象也历经嬗变。如果说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文学”中出现得更多的是解放翻身、艰苦创业的农民劳动者形象的话,那么1980年以后的“改革文学”中,搏击商海、立于潮头的“厂长”们,则代表着改革大潮中白手起家的企业劳动者形象。“劳动者”的内涵,也逐渐由单一的体力劳动者、工农大众,丰富为包含知识分子等脑力劳动者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时下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同样将视线对准劳动者。他们或是养蜂的夫妇,或是普通的学做糕点的农家女,或是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