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8日07: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唯物论与辩证法:做好舆论引导的方法遵循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人以思想的震撼和智慧的启迪。他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从方法论上讲,根本就在于将唯物论与辩证法贯穿到宣传报道的各个环节。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力戒断章取义。在舆论引导中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是从宏观上、整体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考察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道理在理论上容易说清,在现实中却容易走样。比如,在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有人只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讲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只讲如何分好“蛋糕”,不讲如何做大“蛋糕”;等等。特别是在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理解上,出现了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割裂开来、厚此薄彼的问题,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讲得不全、顾此失彼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切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坚持发展的观点,克服思维定势。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形势发生了变化,舆论引导的思路和手段也要相应调整。人们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都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面对社会信息化、受众个性化、新兴媒体异军突起、“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大变局,如果完全按照思维定势和原来的运作方式来进行新闻宣传,肯定行不通。只有打破思维定势,着力推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才能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纸上谈兵。一般来说,人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最后才会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对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至关重要。比如,针对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自由、民主、人权、公平、正义等这些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都是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只有始终立足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回应群众现实需求和关切,舆论引导才不会无的放矢,才不会落入一些人设置的“概念陷阱”。
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表里主次。习近平同志在谈到改革方法论时强调,“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这里所说的“内在规律”,就是指本质。本质不是明确无误地摆在那里,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由粗到精、由表及里的层层剖析、步步推进才能最终认识。现在,舆论引导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矛盾叠加、问题交织,信息海量、观点纷杂。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善于抓核心、抓关键,努力为人们提供客观、准确、有深度的信息和观点。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