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段,对区域发展发表过很多论述。这些论述,逐步完善,形成一个体系。总的来看,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的思想,核心强调了六个字:公平、协调、共享。这些思想,也是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的延续与深化。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以“公平、协调、共享”为核心的新区域发展观正是对小平同志这一共同富裕思想的延续和深化。公平是前提,协调是路径和手段,共享是目标。从总书记近期的一些公开论述看,他关于区域发展的思想,有四个支点和四个突出特征,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积极深远的影响。
总书记区域发展战略思想的四个支点
支点一,多层次的区域开放。这里讲的区域开放,既包括对国内的开放,也包括对国外的开放;既包括对周边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东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的开放,是一个多层次的区域开放。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其中“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的开放合作,体现的就是一种多层次的区域开放、区域合作。
2013年9月5日,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时候,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他提出,“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个合作比我们过去讲的国内区域合作层次高,是国家之间的区域大合作,这实际上把我们过去的对外开放,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过去的区域开放主要是沿海开放、向东开放,现在新一轮的开放,主要是向西开放。
向西开放有三个着力点:一个是西北地区,面向中亚、欧洲、俄罗斯的开放;一个是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开放;再一个是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甚至向南亚、西亚的开放。这实际上形成了三个国际区域合作圈,东北、西北与西南,其中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往西北方向。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要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此,陆海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开放的格局。“一路一带”,是形象的简称,从学术角度来看,就是多层次的区域开放。
从国内层次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某种角度上也体现了区域开放、区域合作的理念。
支点二,区域一体化,也可称为城市群的协同发展。2003年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比较关注、重视区域的一体化,而且也在积极地推进区域的一体化。他提出浙江省要“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从去年到今年,总书记几次到北京、河北、天津考察,又提出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而且把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也就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上升为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不仅是一个国家战略,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这将过去政府、学界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定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总书记还进一步提出,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实际上就是要打破区域的分割、各自为政。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协同发展的路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七个方面的举措、要求,除了第一条顶层设计外,其他方面都是一些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比如,第三点关于产业对接协作问题,实际上就是说,两市一省要面向整个京津冀,产业要对接,要分工,要对现有的产业链进行重组,要重新整合资源,构筑一体化的产业链。
支点三,区域协调发展,这也是过去政策的延续。早在2010年广西调研时,习近平就提出要在新的起点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怎么推进西部开发,重视西部开发的问题。2011年,他提出要把湖北真正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点。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战略支撑点,这是过去中央领导提到的问题,习近平再次强调,实际上也是一种延续。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总书记比较多地谈了农村地区的问题、贫困地区的问题。他先后几次到河北、山西的贫困地区考察,有一些很精彩的说法,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他还说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等。实际上,历任中央领导一贯关注扶贫问题,但习总书记可谓是高度重视。他就任总书记以后,考察第一站是广东,第二站就是贫困地区,而且调查很深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重视中西部落后地区,重视贫困地区。只有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起来了,贫困地区发展起来了,各个区域才能实现协调发展,我们才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2014年中央需要解决的六项重要任务之一,我觉得这是把重大战略落到了实处。经济工作那么多内容,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六个重要任务之一,说明他比较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且这种区域协调发展,他是从公平的角度,从平等的角度,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切入,这也体现出总书记的区域发展思想是从广大农民、广大贫困地区的角度出发的新发展观。
支点四,国土均衡开发。过去的中央文件,很少说到这一点。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对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形成一种国土均衡开发格局。他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 。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20世纪80年代主要靠珠三角,90年代主要靠长三角,后来京津冀发展起来了,所以珠三角、长三角跟京津冀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核心区,也是三个增长极。但是单纯依靠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未来的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因为中国的面积那么大,要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要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创造一些新的主导地区,创造一些新的国家级增长极,使这些地区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动力。假如能实现这么一个目标,未来中国经济20年,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总书记这一点说得很好,要推动国土的均衡开发。
现在,我国的产业更多地集中在沿海地区,但是人口更多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资源、能源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于是每年上亿的流动人口都到沿海去打工,带来了民工潮,加剧了春节交通的拥挤。由此看来,国土的均衡开发,不只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也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假如沿海的产业往西走,在中西部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一方面能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同时中西部广大富余的劳动力,也能够在当地就近就业,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的布局就相对均衡一点。所以未来国土的均衡开发,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相关专题 |
· 《人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