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坚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再沿袭既往解决问题的各种“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有效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上述重大问题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遵守两个方面质的规定性:
一是要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养成“法治思维”。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动广大人民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是要在形成“法治思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在“法治思维”的支配和影响下,运用具体的“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二是要坚持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贯彻落实宪法实施工作,保障宪法的“生命”,维护宪法的“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通过崇尚法治价值在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弘扬法治文化传统,提升法治价值的影响力,逐渐削减各种“非法治价值”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通过“依法办事”、“唯法是从”、“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等具体的政策和规范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各项要求。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这是改革的根本遵循。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到哪里,法治建设就应跟进到哪里,越是重大改革,越要法治先行;改革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必须能经受住法治的检验。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改革导航。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把法治作为指引中国改革这艘航船风雨中不变航向的灯塔,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弯路,不走邪路,行稳致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破浪前行。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为改革提供更加充分的合法性依据。也唯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才能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的依法治理。改革的推进,要多从法治层面求解,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而持久的法治动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改革护航。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法治是守护三十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蚕食的坚强卫士。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坚守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而在法治框架中推进改革则是这一成果的巩固与升华。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关键期,经济社会日新月异,新矛盾、新问题凸显,需要我们着力去解决。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难题,就需要我们在法治的轨道内处理各种矛盾和改革,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共识,这是中国改革持续向前的制度保障。党和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四中全会指出,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我们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一言以蔽之,只有通过依法治国,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大会主题,按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快进键”,这为推动和维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按照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从建立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看,我们的法治建设仍有很多缺陷。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的市场经济,是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保障。我们要坚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坚持依法推进改革,以改革完善法治体系,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相关专题 |
· 聚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 《人民论坛》 · 张占斌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