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县区、江苏南京、参与社会治理,承接政府事务、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扩充工作力量、支持发展青年社会组织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面积155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拥有116万的常住人口,其中14-28周岁青年数为50316,全区团员数为35031,团青比例达70%,共涵盖农村青年、企业青年、高校青年、机关青年、创业青年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多类青年群体。全区基层团组织有1093个,包括51个团委、19个团工委、53个团总支,970个团支部。非公企业建团497家。
随着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将交由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承担,自2014年起,江宁团区委在全区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发展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探索建立新型社区治理机制的背景下,探索与社会组织合作新路径,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定位,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一、源起
近年来,江宁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外向程度不断加大,人口结构构成复杂,群众诉求愈发多样,社会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现有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已无法满足群众对专业社会服务的需求。
随着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前行,青年在社会心理、社会个性、社会需求等方面正进行着深刻的变化,共青团在工作中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两大挑战:
(一)内忧:团组织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服务青年是团组织的职责所在,也是吸引凝聚青年的现实有效路径,但如今团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力还不符合青年需求结构变化,服务青年的工作还存在着手段不多、渠道不畅、资源不足和专业化水平不够等问题。
(二)外患:专业化社会服务力量有待充实。江宁农民、外来务工青年、高校青年、城市居民、过渡期居民等人群数量较多,因此城市化进程下,利益诉求多样,直接带来社会矛盾突显;江宁注册的社会组织仅有2700多家,而且以幼儿园、卫生院、培训机构、驻区高校社会学专业学生团队为主,社会组织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社会协同治理的压力较大;截止2015年全区有注册社工960人,专业社工配比严重滞后于苏南先进地区。
二、做法
(一)借助专业力量建组织
1、与驻区高校合作
培育社会组织,必须借助专业力量。首先我们充分利用驻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和社团资源,通过项目合作、阵地合作、人才交流等机制,与驻区高校合作建立社会组织,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例如团区委与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合作,打造清水西苑青年社区工作站,为小区内7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
其次我们将高校社团作为储备力量,通过活动订购、项目承接等方式与社团开展合作,发掘、团结、凝聚、服务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骨干,引导帮助其走上公益创业的道路。例如我们扶持南京工程学院科协负责人黄木水成立了南京韩博士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中心,为全区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服务。
2、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合作
一是培育和扶持本地区较成熟的社会组织转型升级,通过资源对接、技术交流和人才引进,引导其转型升级为组织孵化机构、人才培育机构和评估督导机构。如去年与南京工程学院红叶社工服务社合作,帮助其成立江宁区青年公益组织培育中心,实现由服务机构向培育机构的转型。
二是针对区域内社会组织规模小、组织松散的现状,引进成熟的社会组织孵化器,为入壳的初创组织设计公益创业的产品,帮助他们提升组织内部治理、项目策划等专业能力。因此我们对接省市资源,引进乐仁乐助,建设江苏省暨南京市青年社会组织创新中心,着力打造青年社会组织及人才的教育、培训、研发、服务社会公益创客空间。按照组织机构完备、工作体系完整等要求,已招募来自全市的19家初创型青年社会组织入驻孵化园,通过提供为期一年的孵化培育服务,最终帮助小微组织实现自身“造血”与发展。
(二)链接各方资源给干货
随着孵化项目的进行,社会组织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却面临着生存不下去的困境。于是团区委链接各方资源,不断引入财力与人力支持。
1、争取街道、社区支持
社区为办公场所和硬件设施提供主体,降低办公资源、服务场地以及交通等各项成本。街道为购买资金来源主体。街道作为购买主体,通过项目购买和岗位购买两种方式实现服务社区居民需求。初期社区对引入的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因此团区委对项目开展情况、服务质量、履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规范组织行为,增进组织绩效。经过近三个月的调研与实践,团区委依托泥塘社区引入的红叶社工服务社,开展主题活动10余次,服务青少年群众1000多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有效缓解了社区社会治理压力。
2、发动爱心企业资助
一是项目赞助。通过企业对社会组织项目化的资助,以定额补助+以奖代补的方式为项目融资提供帮助。如在今年8月启程的“江宁合伙人”爱心陇西行中,友博网络公司向爱心团队提供了10万元资金资助,并且该项目在取得良好社会影响力的前提下,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助。二是公益创投。通过组织社会组织参与各类公益创投比赛,获取公益“种子基金”,为公益项目起步阶段提供资金支持。如中建五局希望通过团区委找到初创期的公益组织,为其提供“种子资金”,通过层层筛选,星火基金会主办的“爱心兑兑碰”项目最终赢得了一年3万元的资金支持。
3、发挥团区委枢纽作用
江宁共青团对上积极争取区级购买资金,协调政策资源;对下服务项目设计、助力组织发展。今年团区委成立了江宁区青少年事务发展中心这一枢纽型社会组织,主动承接与青少年相关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心下设十大业务部,涵盖十二个主营项目,每个业务部都由相应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来管理,例如青年创业服务部的负责人就是“江宁合伙人”的会长。既有利于初创型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项目,获得发展资金,同时也延伸了共青团工作手臂,提升团组织服务青年的专业化水平。
(三)坚持问题导向破瓶颈
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许多青年社会组织不再面临生存“窘境”,但却遭遇社工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组织规模有待扩大等发展瓶颈,因此今年江宁共青团提出并实施了社会组织发展的“青翼计划”
1、开启青年社工人才多阶培养
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借助专业师资力量,建立咨询团队,打造全区社工培训学院,开发设计A到E level的五等级培训课程,帮助小微社会组织直接对话有实务经验的专业导师,创新多层次社工人才进阶制度,将学员分为储备人才、高级人才和督导人才,为社会组织输送高质量社工精英。
2、促进青年社会组织联动发展
为实现青年社会组织抱团发展,资源共通,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共同发展新路径,江宁共青团成立全区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及驻区高校志愿者联盟,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及社团骨干入会。以“线上+线下”O2O模式团结凝聚青年社会组织,线下联合会根据各个领域的行业特点组织参观学习、学术交流、经验推广等活动,线上则借助微信群、QQ群等方便组织负责人之间共享咨讯、对接项目。
三、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目前团区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已有12家,其中11家是由区级青年公益组织培育中心孵化“出壳”的,并在10个社区建立基层工作站21个;社工大讲堂开课9次培训社工学员200余人,志愿者学院开课6次,245名来自驻区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接受培训;各项目、工作站点微信微博粉丝总量达2万;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规模达到130人,涵盖46家社会组织(社团),5家以上的社会组织实现了合作发展;高校志愿者联盟则覆盖了驻区15所高校,为圆满完成亚足联U19女足锦标赛、牛首山佛骨舍利供奉大典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工作提供支撑。
我们的付出并不是单向的,通过青年社会组织,江宁共青团进一步强化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的组织优势,在青少年社会教育、就业创业、社会融入、扶贫帮困、文化娱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领域,不断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盘活了一批散落、闲置的团建资源,增强了团的工作力量,延伸了团的工作臂膀,打通了服务青年的瓶颈。
四、创新启示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群团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江宁共青团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以培育发展青年社会组织为抓手,不但唱主角,还要当好导演,努力缩短社会组织的成长周期,适当让渡部分权力,通过社会组织的发展来团结凝聚青年,提高为青年服务的专业水平。在近两年的探索中,我们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小微入手,当青年社会组织的“天使投资人”。团组织能够协调的资源有限,对成熟社会组织来说只能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刚刚走上公益创业道路的初创型青年社会组织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二是顺势而为,当青年社会组织的全程好伙伴。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是现阶段时代要求与必然之势,团组织顺应发展趋势培育服务青年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增强对青年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只有当好社会组织的好伙伴,参与到其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的全过程中,团组织才能在其今后的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三是因材施助,当青年社会组织的贴心百宝箱。青年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提出的涵盖场地、资金、人才、法律咨询等许多方面的需求。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团组织都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提供帮助,以此收获社会组织的信任与依赖。
相关专题 |
· 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