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平 黄相怀
2016年09月18日08:05 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创新: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健康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必须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这就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向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中国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文化创新:着力增强中华民族奋力前进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推动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创新的灵魂工程。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在文化创新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作用。他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文化创新的新任务。互联网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切实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全与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面对新形势,必须改进创新网络宣传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必须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必须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运行;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和发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总之,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中,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技术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体现了理论阐述、政策举措与实践要求的统一,包含了宏大的创新蓝图、科学的创新内容和积极的创新态度,为我国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上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