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之思【2】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

2016年11月09日08:38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之思

  特征之二,是借鉴和改造一批外来话语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人类语言的本身原本是没有阶级性的,然而在阶级社会中其所承载的特定的思想观念则是有阶级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做一点阶级分析。我们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从“手段论”的意义上来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问题的,即市场只是手段、方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市场。这启示我们,西方话语体系打造的某些概念“从历史阶段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在现时代也还不能完全超越”[13],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可以在进行辩证分析后对这些外来话语进行大胆革新即“再创作”。这里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莫过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话语的提出。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后,有为数不少的论者提出,中央推进这项改革是要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处于政治光谱最右的供给学派,以彻底否定政府“看得见的手”之作用。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相反性的回答,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他明确表态:“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14]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可以且应当借鉴外来话语体系,但绝不会照抄照搬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例子生动地反映了我们正在发展自己的理论。西方供给学派主张政府简政放权以及通过一定程度的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现实中面对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参考借鉴。然而,其错误的一面就需要坚决否认“看得见的手”的积极意义、削减劳动者福利以讨资产阶级欢心,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简政放权不能“自由落体”没人管、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经济思想背道而驰,我们所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包括供给学派这些有害的内容。

  特征之三,是完善和更新一批既有话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这个过程就是新生事物不断产生并取代旧有事物。根据这一哲学原理,我们党的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用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话语来丰富、完善和发展承担过历史使命的旧有话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许多经典作家都为之作出了表率——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中年甚至晚年依照当时运动发展变化为发表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写过7篇序言、列宁说“社会主义可以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毛泽东指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在新发展理念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学者曾指出,这一新话语完美地“升级”了过去我们党提出过的“以人为本”的既有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15]。尽管我们党的领导人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然而一些学者也曾担忧,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看,这一概念在宣传上容易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主张的以抽象的人为本相混淆,从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作出非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主张“抽象的个人”即发问与回答“人是什么?这是哲学首要的、基本的问题”[16],是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葛兰西的基本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前提则是“现实的个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用语,是理论走向彻底的表现,而在马克思看来,“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7]。由此可见,话语的进步离不开理论的发展,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础必将愈加牢固,其发展也必将前景光明。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杨 莘(见习)】

  [1](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97页。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3]鲁品越:改革和重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4]秦宣: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思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9月下。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7](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63页。

  [8]鲁品越:改革和重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9]王广:马克思身份的危机:学者形象对革命家身份的遮蔽[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11期。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11](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4页。

  [13]王广:“明者因时而变”:新型智库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创新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

  [15]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9月30日。

  [16](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4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上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国家治理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