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略论“政治信仰缺失”的成因与对策【2】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

2016年12月30日08:31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略论“政治信仰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共产党过去是“革命的党”,而现在应当“告别革命”,转变为一个“改革的党”。这一论调的失当之处就在于,其认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改革这两项使命是彼此割裂、二元对立的,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必须指出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五讲话”、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发表的讲话等多个重要讲话中,都反复提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这句来源于《长征组歌》的豪言壮语。可见,在习近平党建思想体系中,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所要肩负的使命有所不同,但共产党只有一个,不能自己割裂自己的历史。

  革命史观、革命精神、革命理想是共产党人宝贵的思想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不可轻言“告别”。“两个告别”的要害,就是让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替换掉共产党人头脑中追求革命理想、追求崇高事业的思想境界,从而达到在思想上对共产党“不战而胜”的目的。与“两个告别”有很大关联的另一种思潮认为,“党有自身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既然如此,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应当私字当头,先私后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回顾列宁的一个论点。1904年,为带领布尔什维克反击甚嚣尘上的孟什维克机会主义,列宁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名篇《进一步,退两步》。他针对孟什维克主义代表人物马尔托夫“每个示威者、罢工者都可以自称为党员”的错误思想,指出这是“把社会民主主义降低为罢工主义”[11],即决不能把党这个“先锋队”混同于一般群众。

  今天一些人鼓吹“党有特殊利益”论,实质就是要把共产党降低为社会民主党,与马尔托夫百年前的谬论何其相似。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是在“手段”的意义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他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2],这与新自由主义主张“市场永恒论”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使得党员领导干部善于利用市场经济而不是被市场经济利用,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这一课题解决好了,信仰危机将不复存在;解决不好,苏东殷鉴并不遥远。

  用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根治信仰缺失问题

  无疑,王保安和王保安们在八千多万共产党员中仅是数量上的沧海一粟。然而其对共产党员这一称号带来的污名和对党旗的抹黑,则是让人非常惋惜的。彻底根治少数领导干部信仰缺失问题,使得中纪委“毫无政治信仰”的斥责终结于王保安,对党的执政地位,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信仰危机是形而上“道”之所属,虽彻底解决远非朝夕之功,但也绝不是一个无解之谜。“一靠理想,二靠纪律”[13]是邓小平同志开展党建工作的两个重要抓手,在笔者看来,这两点也可以为彻底根治“毫无政治信仰”问题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要着力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关键少数”这四个字来形容党员领导干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维。党员领导干部虽然在八千多万党员、十三亿人民群众中只占“少数”,但对于治党治国却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也无怪乎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后首访深圳时谈到了苏联剧变前夕苏共干部中“并无一人是男儿”的历史悲剧。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信仰什么、抵制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并非个人的小节,而是关乎党的形象、党的执政地位的大义,故而必须旗帜鲜明,容不得半点模糊。

  有人一提到理想信念教育,就觉得“左”、就觉得“空”,对于这类想法,我们要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干部教育的污名,必须坚决予以驳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坚持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开展与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当前,我们重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重点发力。

  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精准性”。一直以来,我国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在误解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提出的“灌输论”,将“灌输”错误地理解为“大水漫灌”与“填鸭教学”。在实践中,这必然会引起被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疏远甚至反感。事实上,列宁的这一提法意在反对工人阶级内部的“自发性”,号召工人阶级与一切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作斗争,突出的是目的上的斗争性而非手段上的强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逐渐意识到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精准性”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及时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全文并出版这些重要讲话的专题摘编本。在此仅举一例——刘云山同志指出,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与党和国家整体形势同步向好”[14],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及时权威地全文或部分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几次重要会议、座谈会上的讲话,让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在思想上有了主心骨、在政治上有了依靠感。下一步,我们要更加做精做细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头脑中的理论盲点与困惑。唯有此,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达到目的。

  用理想信念教育缝合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现实存在的“两张皮”。在一些干部看来,讲学习、讲政治与干业务是“两张皮”,仿佛可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种观点的失当之处,是把自己混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事务主义的官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像焦裕禄、杨善洲那样既有崇高理想信念,又扎扎实实服务人民的共产党的好干部。事实上,理想信念教育和从事具体业务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有着同一指向性的,即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领导人多次指出这两者是“一股绳”,要努力实现“两不误、两促进”。在“一·五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这二者的同一性与互促性——他说:“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5]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国家治理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