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贵
2017年04月28日08:30 来源:人民论坛网
近年来,特色小镇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受到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各地也日益掀起了建设特色小镇的高潮。但人们对于特色小镇的内涵、功能,尤其是特色小镇建设中迫切需要避免的问题还缺少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如何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有鉴如此,本文从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出发进行阐述,并通过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创新,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的步伐,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与由来
特色小镇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今天的特色小镇概念的提出同经济新常态、新一轮城镇化、创新创业等时代特征与时代使命密切相关。
特色小镇的概念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把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混为一谈,且直到今天,特色小镇也没有明确的概念与内涵让政学两界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特色小镇在浙江、四川、贵州的与时俱进实践,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今天经济新常态、社会发展新形势相匹配的特色小镇,不应停留在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这种发展平台明显已有别于行政区划单元与产业园区。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的相关通知精神,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原浙江人民政府省长李强基于浙江特色小镇的全面实践提出,“特色小镇是浙江特色产业、新型城市化与‘两美浙江’建设碰撞在一起的产物,既非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业园区概念”。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面总结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总结全国尤其是浙江全面建设特色小镇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综合体。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今天讲的特色小镇,具有以人为本、产业定位、文化积淀、产城融合、“三产互动”、“四化”联动等特色,因而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人文性、包容性与持久性。
特色小镇的由来
特色小镇的探索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特色小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小城镇建设实践探索。以突出产业特色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一度增强了村镇的经济实力,并很快从珠三角、长三角逐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在促进乡镇集体经济迅速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建设特色小镇,则是对原有模式的创新,产业特色不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与贸易产品,更加突出商业贸易、休闲旅游、创业创意等,努力实现特色产业与生活宜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相得益彰。今天的特色小镇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新一轮城镇化实践都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今天的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主动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果。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背景、自然资源迥异,因此特色小镇在不同省份、地方的界定方式与发展模式也各有不同。2016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组织了一场特色小镇的专题发布会,会议上,浙江、贵州两省特色小镇具体负责人就相关经验进行了发言。在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中,浙江、贵州两省依托中央的肯定与推广,使特色小镇建设得到迅速扩展,多地开花,也正因如此,浙江、贵州一直被视为特色小镇发展的典型地区。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与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1]基于浙江的普遍实践,可以看出,浙江版的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浙江特色小镇要求,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国家治理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