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理論 >> 理論書庫 >>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

陳錫喜 主編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

  本書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語言風格入手,輯錄了中共十八大以來至2014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 個詞條,對其語源、語義、理論價值以及社會反響等,進行簡明扼要的闡釋,以期為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一個新穎的、可讀性強的、“接地氣”的讀本。【目錄】

內容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本書輯錄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關鍵詞,將其分為形象比喻、俗文俚語和詩文引用等四個篇章,對其進行語境、語源分析,並闡述其思想內涵、現實意義與社會反響,旨在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為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一個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的讀本。【詳細】

作者簡介

  陳錫喜,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等。
  編輯推薦:
  語言這東西,有種神奇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常用打比方、講故事的方式闡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話、大實話等俗文俚語來釋疑解惑,用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元素來提綱挈領、縱橫捭闔。總之,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平實中蘊含著大智慧,更有一種透徹、直指人心的力量。

【形象比喻篇】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改革要勇於沖破觀念障礙和利益藩籬 

  “硬骨頭”是現代漢語中經常用到的詞匯,比喻艱巨的任務。毛澤東曾在《論持久戰》中說:“進攻某一運動中之敵,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給了敵人以預防條件﹔打遲了,敵已集中駐止,變為啃硬骨頭。”“險灘”原意指江河中水淺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險的地方,現比喻前進中的困難和危險因素。 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調研,視察了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他用人們熟知的“硬骨頭”和“險灘”打比方,旨在說明,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尤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將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新的挑戰,特別是深化改革將面臨新的困難和風險。

閱讀全部

【形象比喻篇】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現代漢語裡,“根”與“魂”是經常用到的兩個詞,前者比喻事物的本源,后者比喻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或民族的精神。習近平借用“根”與“魂”,旨在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對於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極端重要性。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它積澱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文化雖歷經朝代更迭、外族入侵而綿延數千年不絕,成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例如,在家庭美德方面,強調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在社會方面,強調誠實守信,與人為善﹔在國家方面,強調民族大義,天下為公﹔在自然方面,強調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在個人品格方面,強調君子人格,仁者愛人。它不僅哺育了世代中華兒女,且深深地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甚至全世界。

閱讀全部

【形象比喻篇】防止出現“意大利面碗”現象——亞太地區要構建更緊密伙伴關系 

   “意大利面碗”現象一詞,源於美國經濟學家巴格沃蒂1995 年出版的《美國貿易政策》一書,意指在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統稱“特惠貿易協議”)下,各個協議的不同優惠待遇和原產地規則,就像碗裡的意大利面條一樣一根根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習近平借用“意大利面碗”這一經濟學用語,旨在說明亞太地區要加強合作,避免經濟、政治、安全等各方面出現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影響區域合作與發展進步。這一用語,也體現了習近平語言風格的另一特色:善於使用國際通用話語,言簡意賅地闡述復雜的國際局勢,並旗幟鮮明地表達中國的觀點和立場。

閱讀全部

【形象比喻篇】死水一潭與暗流洶涌——切實保障社會發展的活力與有序 

   死水一潭與暗流洶涌——切實保障社會發展的活力與有序 死水原指沒有流動、沒有換新的水,人們通常用它比喻一個社會或組織團體缺乏活力﹔暗流原指江河看似平靜的水面之下的激流,現常比喻一個社會的無序和混亂。習近平借用“死水一潭”和“暗流洶涌”作喻,旨在說明社會發展不僅需要充滿活力,而且要求這種活力必須是有序的。

閱讀全部

【形象比喻篇】打“老虎”,拍“蒼蠅”——堅決查處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老虎是人見人怕的凶猛野獸,蒼蠅是人見人恨的討嫌害虫。這裡,“老虎”、“蒼蠅”比喻的是腐敗分子:“老虎”是指位高權重的腐敗分子及其相關的大案要案﹔“蒼蠅”是指職位不是很高的腐敗分子,他們小腐巨貪、吃拿卡要、徇私枉法,老百姓也深惡痛絕。 前幾年,坊間曾有傳言或擔憂,反腐敗是隻打“蒼蠅”不打“老虎”,因為中國自古就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說法。針對百姓的這一擔憂,習近平提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查處腐敗的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中國有句古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高層、實權部門的貪污受賄,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社會影響惡劣。如果不打“老虎”,上行下效,“蒼蠅”就會越來越多,如此一來,國將不國。

閱讀全部

【形象比喻篇】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健全權力制約與監督體系 

   籠子,本為生活物品,是存放物品、圈養動物的器具,現代漢語中常比喻對某一對象的束縛、約束、限制等。比如“囚籠”,就意指監牢。習近平把制度比喻成“籠子”,意在強調制度之“籠”對權力,尤其是對一切濫用權力行為的約束與監督。 古往今來,人們對“權力”的認識已很深刻。比如英國近代思想家阿克頓就曾說過:“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法國社會學家孟德斯鳩也說過:“一切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腐敗。”

閱讀全部

【俗文俚語篇】人心就是力量——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 

   “人心就是力量。”這句話簡單而有力,它隻有短短六個字,但它蘊含的深刻道理,足以決定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足以成就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或者加速一個時代的終結。習近平引用這句俗語,旨在強調黨和人民關系的實質,提醒黨員干部切莫忘記“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政黨或政權的前途和命運,最終都取決於人心的向背。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在延安與毛澤東有段著名的對話,他說: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閱讀全部

【俗文俚語篇】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大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小康”一詞,曾在《晉書·孫楚傳》中有載:“山陵既固,中夏小康。”它體現的是中國儒家理想中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樂的社會局面,后多指境內安寧、社會經濟情況較好的社會。今天我們經常提到“小康”,主要是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在特定時期所要達到的目標。習近平引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句俗語,既有對鄧小平“三步走”戰略思想的歷史繼承性,又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包含著豐富的內涵。也就是說,我們看“小康”,不僅要看經濟總量,而且要看生活質量﹔不僅要看“做大蛋糕”,而且要看“分好蛋糕”﹔不僅要看平均數,還要看大多數。這表達了黨對“小康社會”認識的深化。

閱讀全部

【俗文俚語篇】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這句俗語是老百姓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關於鞋子與腳的匹配問題的經驗。鞋子偏大,穿上去會晃蕩,走起路來很不方便﹔鞋子偏小,就會夾腳,把腳擠得難受,讓人疼痛難忍,甚至磨出血泡,幾天都沒法走路。所以說,鞋與腳的匹配非常重要,而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鞋子的人自己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 習近平在國際交往的場合下引用這句俗語,就是要告訴世界,中國的發展有著自己的選擇和道路,中國人民是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自己做出的選擇、中國自身走出來的道路,其結果隻有中國人民才能做出評判。“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這句人人都能聽懂的朴實話語,揭示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的深刻道理。

閱讀全部

【俗文俚語篇】行百裡者半九十——青年要毫不懈怠地努力奮斗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中提到:“詩雲:‘行百裡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這句話形容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開始的時候總是雄心壯志,志向遠大,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毅力,沒有了決心,到最后草草了事。習近平借用這一古語,是想表達我們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地堅持。

閱讀全部

【俗文俚語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提高基層服務和管理能力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丈高台起於累土。”無論多麼浩大的工程,都需從一點一滴的基礎開始做起。比如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這些在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工程奇跡,對於千百年前的古人,又是何等的不易。然而,人類的先祖就是這樣從基礎做起,一磚一瓦、一石一木地完成了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此語流傳民間良久,語言簡練,直截了當,道理很明白。2009 年6 月27 日在上海發生的“樓脆脆”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再一次用沉重的教訓警示人們基礎的重要性。2014 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討論,在聽取基層黨支部書記代表朱國萍關於基層社區管理工作匯報后的講話中引用了這一俗語,強調提升基層服務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閱讀全部

【俗文俚語篇】作秀——對待群眾決不能虛情假意 

   現在流行的幾檔娛樂節目,如“艾倫秀”、“百變大咖秀”、“80后脫口秀”、“爸爸去哪兒”真人秀,等等,紅遍大江南北,廣受觀眾歡迎。由此可見,“秀”是被大家喜歡的。但是在“秀”前面加上一個動詞“作”,便有了生硬、刻意和很強的目的性,大家就不喜歡,甚至厭惡了。習近平引用這一俗語,是批判性的,旨在反對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提倡領導干部要切實走好群眾路線,對待群眾決不能虛情假意。

閱讀全部

【形象比喻篇】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語出《管子·牧民》,原文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 習近平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意在說明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的根本因素,強調黨要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是否讓人民群眾滿意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標准。

閱讀全部

【詩文引用篇】治大國如烹小鮮——了解國情,科學施政 

   “治大國如烹小鮮”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 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意思是,治理大國,好像煎烹小魚一樣不能 隨便翻滾。以“道”治理天下,鬼怪就不靈了。不是鬼不靈,而是它起的作用不傷人。不但鬼的作用傷害不了人,聖 人有道也不會傷害人。鬼神和有道的聖人都不傷害人,人民就可以享受到德的恩澤。

閱讀全部

【詩文引用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讓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共進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語出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自撰此聯並懸於政事堂。習近平引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表達了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的信念。 林則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村老人,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閱讀全部

【詩文引用篇】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亞太伙伴有共同的發展空間 

  2013 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主題為“走向活力和增長”,呼吁亞太經合組織各經濟體在實現全球經濟復蘇的道路上,重點關注全球工商業的重要性,並致力於實現包容性與可持續發展。習近平在峰會上發表題為《深化改革開放,共創美好亞太》的主旨演講,引用了“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的詩句,來表達對亞太地區美好未來的抒懷,貼切即景,意味深遠。

閱讀全部

【詩文引用篇】徙木立信——作風建設要落到實處,取信於民 

  2014 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了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會。在會上,花蓓代表就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切實加強作風建設提出建議。習近平在回應花蓓的講話中,引用了“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出自漢代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閱讀全部

【詩文引用篇】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干部學習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出自《荀子·大略》第二十七篇。原文為:“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能而居之,誣也﹔無益而厚受之,竊也。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習近平在講話中引用“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強調領導干部加強學習的重要性。 荀子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既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又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是戰國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據考証,《大略》是荀子的學生摘錄和整理荀子的言論匯集而成,因為內容龐雜,涉及面廣,“皆略舉其要,不可以一事名篇,故總謂之《大略》也。”《大略》被譽為《荀子》中的“論語”。

閱讀全部

【詩文引用篇】尚賢者,政之本也——營造培養國家急需人才的良好環境 

  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 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強調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對實現民族復興之夢的重要性,提出要使留學人員“回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真正認識到“尚賢者,政之本也”,為培養國家建設急需的各類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 “尚賢者,政之本也”語出《墨子·尚賢上》:“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意思是:得意之時不可不舉用賢士﹔不得意之時也不可不舉用賢士。如果想繼承堯舜禹湯的大道,就不可不尚賢。尚賢是政治的根本所在。所謂尚賢,就是尊重、推崇賢才,就是任用有德才的人為國效力。

閱讀全部

最新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