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理論 >> 理論書庫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內容簡介

  習近平同志圍繞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於我們深刻認識民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重大意義,落實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書內容,摘自習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九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演講、指示、批示、賀信等一百四十篇重要文獻,分九個專題,共計三百二十六段論述。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出版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統籌做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各領域民生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熱門文章

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5年11月23日)

閱讀全部

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完善包括機會公平在內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包括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維護和增強全國統一高考在人才選拔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清理規范各類特殊招生形式﹔落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和國有企業分級分類公開招聘制度,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創造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治理就業的隱形門檻。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日)

閱讀全部

三、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的指示(2014年6月),《人民日報》2014年6月24日

閱讀全部

四、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 

  要把做好就業工作擺到突出位置,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化解產能過剩中出現的下崗再就業工作。現在,多數高校畢業生都想在大城市就業,找不到工作也在城裡漂著,處理不好容易形成社會風險。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已有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創造就業崗位,盡力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同時引導和鼓勵他們到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就業創業。化解產能過剩也會導致部分職工下崗失業,要做好社會政策托底工作,保障基本生活,同時謀劃在先,加強技能培訓,促進轉崗就業。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0日)

閱讀全部

五、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從我國國情看,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要總結我國住房改革發展經驗,借鑒其他國家解決住房問題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設的規律性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統一、規范、成熟、穩定的住房供應體系。要千方百計增加住房供應,同時要把調節人民群眾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經濟、適用、環保、節約資源、安全的住房標准體系,倡導符合國情的住房消費模式。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0月29日),《人民日報》2013年10月31日

閱讀全部

六、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擁有健康的人民意味著擁有更強大的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如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如果群眾患病得不到及時救助,如果疾病控制不力、傳染病流行,不僅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會受到重大影響,而且社會會付出沉重代價。
 ——《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8月19日)

閱讀全部

七、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 

  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現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存在不少問題,必須通過改革加以解決。城鄉社區處於黨同群眾連接的“最后一公裡”,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要調整和完善不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把經常性具體服務和管理職責落下去,把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基層,把為群眾服務的資源和力量盡量交給與老百姓最貼近的基層組織去做,增強基層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5年3月5日)

閱讀全部

八、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著力建設平安中國 

   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必須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在確保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三十多年來,我國社會發生的變革前所未有,同時又保持了安定團結。這充分証明,隻有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隻有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社會穩定才能具有堅實基礎。離開社會穩定,不僅改革發展不可能順利推進,而且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喪失。從世界范圍看,許多國家由於政局動蕩、社會動亂,不僅失去發展機遇,也給這些國家的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2年12月31日)

閱讀全部

九、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4月15日),《人民日報》2014年4月16日

閱讀全部

最新連載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