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決策部署
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現實意義進一步凸顯。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生態文明的小康社會是不全面的小康社會。“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生態文明建設隻能進一步加強,而不能削弱﹔隻能進一步抓緊,而不能絲毫放鬆﹔隻能進一步加快,而不能放緩步伐。
正是站在這樣一種時代高度,黨的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科學回答了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基本要求是什麼、基本任務是什麼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應積極探索和遵循科學的發展思路。一是要以堅持生態文明理念為前提。生態文明的理念有三個層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人是自然之子。面對自然,人類必須始終懷持一顆感激之心、懺悔之心、敬畏之心、謙卑之心。二是要以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為保証。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是黨的理論體系不斷繼承創新、科學發展的過程,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以“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目標。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使這個延續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度天更藍、地更綠、山更青、水更淨,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落腳點和歸宿,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目標。
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必須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概括來說,就是要做到“兩個堅持”、“一個著力”和“兩個為了”。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這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的生動體現。
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當前最為迫切的基本任務有四個方面。一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這是解決我國國土空間開發中存在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二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堅持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通過調整結構、改進技術、強化管理、深化改革、強化法治、全民參加等多種手段,切實節約能源資源,同時貫徹清潔性和可持續性原則,走多元化之路,致力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三是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創新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關系進行統籌協調的科學性、有效性﹔要制定並完善環境稅收、生態補償、綠色貿易等環境經濟政策﹔要加強環境保護的立法與執法,尤其是環境評價法的立法與執法﹔要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和干部考核標准。(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劉湘溶、羅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