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持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不斷提高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必要基礎
我國人多地少,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實現穩定和發展的基礎,對此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連年快速增長,基本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同時也要看到,這些年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鎮化推進速度最快的時期,社會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長。我國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仍然明顯滯后。在近年農產品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的增長,趕不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跡象已經開始顯現。糧、棉、油、糖、肉、奶等主要農產品的進口數量在逐步增加。據有關專家測算,如按我國農產品單位面積的產量計算,目前進口糧、油等主要農產品的數量,已相當於我國在境外利用了6億畝以上的農作物播種面積。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合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對於彌補我國農業資源的相對不足、加強與農產品出口國的經濟合作都有利。但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進口必須有度,否則就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影響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因此,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要求的那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發展我國農業,再靠增加水土資源和化肥等投入,不僅余地已經很小,而且還會加重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因此,必須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在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不斷完善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體系的基礎上,用現代生產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現代組織形式經營農業,用培育和造就大批新型農民來發展現代農業。要增加各方投入,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全面提升農業的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通過提高農業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市場競爭力,來保障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持續增長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