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潘小娟 本報記者 蔣雲龍
2012年12月05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二 問 政府是“甩手掌櫃”嗎
記者:比較理想的社會管理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潘小娟: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下,具體的社會管理事務,大量公共服務的供給應該由社會組織來承擔。而政府也不能甩手不管,應起到領導、組織、保障的作用。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實現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協調,形成良性互動關系,這樣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務。
要形成這樣的良性運轉,我們首先要合理界定政府的職責,政府要合理適當地限制自己的權力,把一部分權力讓渡給社會。這樣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才有一個必要的空間,否則社會組織的運行很難進行。
記者:近年來,地方政府都在探索社會管理創新,他們的這些舉措有什麼共同點嗎?
潘小娟:這些年,各地做了很多探索和嘗試,包括網格化管理、精細化管理、政府事務外包等。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幾個趨勢:一是主體開始多元化,不再只是政府一家來承擔社會管理﹔二是內容開始多樣化,涉及面不斷拓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開始由以政府管制為主向社會協調、多方參與轉變。
記者: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有什麼共通的理念嗎?
潘小娟:社會管理本身一定要堅持社會公正。
以人為本是社會管理的根本核心,就是說,社會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體現他們的價值,促進他們的發展。以人為本最核心的東西其實是權利本位,表現方式是要充分尊重和保護人的基本權利。
另外,一定要堅持社會公正。社會公正是一個社會得以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証,是公共管理的價值尺度,也是政府最基本的職責。十八大報告也提到: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權利公平是基礎、是核心,規則公平是保障,機會公平是公平的重要內容和標志。
為什麼這麼強調社會公正?如果單純為民生而民生,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社會管理的任務是規范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不堅持社會公正的話,可能出現更多的問題,比如開寶馬車的人也能住上保障房。這樣的情況下,發展民生不但沒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更加的不公平。所有的社會管理,都應該秉持社會公正的理念。
社會管理最終最根本的目的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