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雒樹剛: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2012年12月07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三、以改革創新精神落實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各項任務

黨的十八大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對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抓緊工作、抓緊落實,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不懈奮斗。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要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干部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和優越性,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一項基礎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於更好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思想輿論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堅持宣傳教育、示范引導、實踐養成與制度建設相銜接,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一個社會是否文明進步,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社會思想道德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人民群眾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這可以從我國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中得到生動反映,從近年來舉辦大事喜事、應對急事難事的成功實踐中得到有力印証。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社會道德領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沖擊著社會的道德底線,拷問著人們的道德良知,嚴重敗壞社會風氣,損害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要針對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強化道德修養,強化職業操守,力爭使社會道德狀況明顯好轉。

(三)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心人民命運,體察人民願望,反映人民心聲,在人民偉大創造中汲取營養,著力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要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努力做到廣覆蓋、高水平、重實效,讓人民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從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激昂奮進的革命文化、爭奇斗艷的民族民間文化中汲取營養,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也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唱響網上主旋律,使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新平台、人們精神文化新空間。

(四)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要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優先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文化利益的基礎性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堅持走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文化發展路子,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優化產業結構布局,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構建和發展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豐富傳播手段、拓展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方式,擴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要把改革與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有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繁榮文化市場,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要不斷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要積極營造有利於高素質文化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表彰有杰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造就一批人民喜愛、有國際影響的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本文選自人民出版社已出版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

上一頁
(責編:趙晶、李曉明)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