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黨建政治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楊偉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2年12月12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昭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

  一、深刻認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面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增強生態危機意識,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一)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

  人類社會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從人與自然關系看,原始文明是人類完全被動接受自然的階段,歷時百萬年,對自然沒有傷害﹔農業文明是人類開始對自然進行探索、初步開發的階段,歷時幾千年,對自然造成了一些傷害,但由於傷害程度小,多數情況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復﹔工業文明是人類社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階段,歷時幾百年,對自然帶來傷害、損害、破壞,許多方面已經難以修復。

  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對工業文明帶來嚴重生態安全進行深刻反思基礎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積極推動的一種文明形態,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形態。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創造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濟奇跡,積累了巨大物質財富。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証法》中指出的那樣,“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類在創造和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飽嘗了高增長帶來的苦果:能源緊張、資源短缺、生態退化、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災害頻發。這些,促使人們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系,重新思考人類行為的准則。1962年美國學者出版《寂靜的春天》,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增長的極限》,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發布《裡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今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通過了《我們憧憬的未來》。

  (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對自然規律及人與自然關系再認識的重要成果

  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與我們黨一貫倡導和追求的理念一脈相承的,是對我們黨關於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的新概括、再升華。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就把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九五”計劃決定實施可持續戰略,“十五”計劃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的目標,黨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及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十一五”規劃首次將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作為約束性指標,提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等。

  在這一系列戰略思想和重大部署指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扎實展開。生態文明觀念逐步樹立,全民資源節約和環保意識增強﹔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完成,“十一五”期間,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化學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4.29%和12.45%,基本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十一五”期間,全國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6.7%,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大幅度減低﹔環境質量局部改善,2005年到2010年,七大水系國控斷面好於三類水質的比例提高18.9個百分點,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准的城市比例提高30.3個百分點﹔生態保護和修復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間,森林覆蓋率提高2.16個百分點,退牧還草區牧草質量提高,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力度加大,全國沙化面積減少﹔應對氣候變化取得進展,“十一五”期間通過節能提高能效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6億噸。

  (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

  盡管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經濟發展面臨越來越突出的資源環境制約,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一是資源約束趨緊,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上升到56.7%,重要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億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嚴重缺水,耕地逼近18億畝紅線﹔二是環境污染嚴重,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制,一些重點流域水污染嚴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氣增多,環境群體性事件頻發﹔三是生態系統退化,全國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37%、沙化土地面積佔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積擴大,生態系統破壞帶來的自然災害頻發。這些問題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環境容量有限、生態脆弱,加之我國發展很快,發達國家幾百年逐步顯露的問題,在我國被壓縮到幾十年集中顯現。另一方面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生態文明的理念沒有牢固樹立,生態不文明的做法還很普遍。從源頭上、從根本上跨過資源環境這道檻,不僅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專家解讀十八大報告——總體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社會建設:
文化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建設:

 

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