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改革財稅體制的主要任務
加快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以下關鍵環節實現新的突破。
(一)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在保持分稅制財政體制框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
一是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在合理劃分政府職能范圍和簡化政府層級的基礎上,遵循受益范圍、成本效率、基層優先等原則,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以及各級地方政府之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力爭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支出責任劃分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同時,結合推進稅制改革,按照稅種屬性和經濟效率等基本原則,進一步理順政府間收入劃分,促進財力與事權相匹配,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二是優化轉移支付結構。科學設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發揮好各自的作用,促進地方政府的財力與其事權相匹配。在明確劃分各級政府支出責任的基礎上,逐步做到屬於地方政府事務,其自有收入不能滿足支出需求的,中央財政原則上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給予補助﹔屬於中央委托事務,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足額安排資金﹔屬於中央地方共同事務和支出責任的支出,明確各自的負擔比例。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完善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提高轉移支付補助系數,逐步補足地方標准收支缺口。分類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並從監管制度、技術操作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提高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規范省以下財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責任劃分,將部分適合更高一級政府承擔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上移,強化省級政府在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支出責任,提高民生支出保障程度,促進省內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注意處理好與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和其他經濟管理權限關系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強化鄉鎮財政管理,因地制宜深化鄉財縣管改革。
四是加快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要把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實現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為目標,在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和完善獎補機制,全面建立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並隨著經濟財政發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進一步增強縣鄉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
(二)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系。
一是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完善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同時按照強化稅收、規范收費的原則,優化財政收入結構,進一步提高財政收入質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財政保障能力。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出讓收益主要用於公共服務支出。建立與經濟發展和政府財力增長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增長機制,切實提高各級財政特別是縣級財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優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增加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公共文化、農業水利、城鄉社區、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投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按照地區人口等因素合理安排基本公共服務支出,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二是實施促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財稅政策。建立健全主體功能區利益補償機制,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格局。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強禁止開發與限制開發區域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和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區域間產業有序轉移,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增強經濟整體競爭力,促進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是完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要進一步增強財政預算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有效性。建立並不斷完善科學完整、結構優化、有機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總量、結構和管理活動,統籌運用好公共資源。健全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准確性,提高預算執行的及時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完善預算公開制度,健全公開機制,規范預決算公開內容和程序,促進預決算公開常態化、規范化和法制化,增強財政預算透明度。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將績效觀念和績效要求貫穿於財政管理的各個方面,逐步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形成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公平稅收負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一是強化稅收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在實施和完善消費型增值稅的基礎上,結合增值稅立法,穩步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相應調減營業稅等稅收,進一步消除重復征稅,最終實現貨物與勞務稅制的統一,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將部分容易污染環境、大量消耗資源的產品等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增加消費稅應稅品目,充分發揮消費稅促進節能減排和引導理性消費的作用。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鼓勵科技創新。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將煤炭資源稅計征辦法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並適當提高稅負水平,其他礦產資源等提高從量計征稅額,並適時將水資源納入資源稅征收范圍,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選擇防治任務繁重、技術標准成熟的稅目開征環境保護稅,並逐步擴大征收范圍,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二是充分發揮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推進個人收入申報和財產登記、信息溝通等社會征信系統建設,逐步建立健全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將固定性、經常性所得作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征稅,將資本所得和臨時性、偶然性所得作為分類所得按次計算征稅,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完善消費稅制度,適應消費品升級換代加速、一些高端消費品向普通消費品轉變以及節約能源資源的要求日益迫切趨勢,適當調整部分消費品的稅目和稅率,進一步發揮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深化房地產稅制改革,構建合理完善的房地產稅收制度,有效調節財富分配。統籌推進房地產稅費改革,逐步改變目前房地產開發、流轉、保有環節各類收費和稅收並存的狀況。結合其他方面的稅制改革,對房地產交易環節征收的有關稅種進行簡並,合理安排稅收負擔。認真總結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經驗,逐步在全國推開,同時積極推進單位房產的房產稅改革。根據適當提高社會保障統籌級次的要求,健全社會保障籌資機制。按照“正稅清費”和“分類規范”原則,繼續清理整合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三是構建地方稅體系。結合上述稅收制度的改革完善,將財產行為類有關稅收作為地方稅體系的重要內容,不斷增加地方稅收收入。在統一稅政的前提下,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權限,培育地方支柱稅源。中央集中管理中央稅、共享稅的立法權、稅種開征停征權、稅目稅率調整權、減免稅權等,以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對於一般地方稅稅種,在中央統一立法的基礎上,賦予省級人民政府稅目稅率調整權、減免稅權,並允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實施細則或具體實施辦法。
(作者:財政部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