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1日15:31 來源:環球時報
財產公示,好法規更需好執行
印度政府施行與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相關的法規比較早。1961年,印度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案》規定,所有公民必須申報個人所得並據此繳稅,公職人員的工資都被轉入銀行賬戶,政府則根據納稅來監控官員資產。但該項制度的落實一直遭遇阻力。2011年3月,印度比哈爾邦政府約7萬名官員沒有按期限申報財產,這讓該邦首席部長十分為難。同年,印度爆發大規模“反腐敗絕食抗議”,總理辛格迫於壓力,要求部長以上的官員申報個人財產,並在政府網站公開。當然,此事也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高官的資產數月之后才公開。印度媒體認為,行動緩慢是讓這些高富有足夠時間粉飾賬面資產。有分析認為,印度的這種公示實際意義不大。
被公示高官的數量太少,也都是執政聯盟的盟黨所出任的中央政府部級以上的職務,總共就百十來人,這與民眾的期望值相去甚遠。事實上,印度官員財產公示,也是“隻看不管”,可以讓民眾知道這些高官有多少資產,但這些錢到底是從哪來的,民眾就無權過問了。
根據印度中央調查局2012年初的統計,印度是海外避稅天堂黑錢的最大擁有者,數額超過5000億美元。在瑞士銀行存款中,印度人的存款總量也最多。《個人所得稅法案》頒布半個世紀以來,並沒有在官員資產監管中起到多大作用。印度媒體就曾調侃,腐敗官員和逃稅商人總有辦法避開監管,他們絕不會把錢放在可以被監管到的地方,除將資產轉移到海外,他們還喜歡把大量現金藏在家裡,當你看到官員和富人家門口有很多保安時,應意識到,這不是擺威風,而是真的在守護一個金庫。
在發展中國家,涉及官僚權勢階層的改革制度必須有決策者的勇氣與社會輿論的推動。韓國之所以能把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推行得比較好,除最初金泳三等領導人有魄力外,也與韓國人在反腐問題上不虎頭蛇尾有關。相比,印度、泰國、菲律賓等國的官員腐敗現象並沒有因財產公示而明顯減少。泰國國家行政學院政治系教授派汕認為:“泰國的法律很好、很健全,但在執行法律上存在缺陷。”2012年越南第十三屆國會第四次會議上曾高票通過《反腐敗法(修正案)》,但該法針對官員財產申報和公示的條款很模糊,比如官員如何申報,誰來審查等。根據該法規定:官員定期向所在機關或組織公布,這就相當於領導干部向自己領導下的機關申報,再由自己的下屬部門來審查。因此,有越南網民表示,它的效力可想而知。
中國一名研究亞洲國家政治的學者剛從菲律賓考察回來,他認為腐敗問題在這個實行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的國家依然嚴重。他3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發展中國家仍處於工業發展階段,也是腐敗高發期。從這些國家的情況看,不要把官員財產公示炒成“靈丹妙藥”或“反腐利器”,要把它當成一項反腐措施,建立起社會誠信。
在柬經商多年的一名華商認為,那種說財產公示等反腐措施在東南亞國家形同虛設的說法是不對的。現在柬埔寨官員很害怕被舉報,不管是誰,一說反貪機構都會心有余悸。中國可以從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官員財產公示制度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按部就班地進行。▲【本報駐泰國、巴西、柬埔寨、越南、菲律賓記者 孫廣勇 吳志華 魯特 陽光 庄銘燈 本報記者 王磊】
來源:環球時報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