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前線》編輯部
2013年02月18日14:39   來源:前線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重視社會建設的法制保障作用

  報告提出:“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

  報告首次把“法治保障”作為社會管理體制的內容之一,由十七大報告“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擴展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 社會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是必然要求。“法制保障”的提出與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國情相一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管理體制合法性的體現,意味著要在法治的軌道內管理社會,在法治的軌道內處理社會事務、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應對社會風險、消除社會沖突。

  社會管理的三個重要途徑: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

  報告指出:“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源頭治理體現為關口前移,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力度,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民生需求,同時,還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強化服務意識,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增強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動態管理就是社會管理要向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動態管理轉變。主要是建立各種意見和利益訴求得到充分表達的體制和機制,使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來又能得到制度上的及時解決,這有利於更好地平衡和協調各種利益矛盾。應急處置是指針對自然界和社會突發事件而建立的國家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目的是在突發事件面前,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類公共突發事件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它包括信息披露機制、應急決策機制、處理協調機制、善后處理機制等。

  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重要議題

  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盡管十七大報告已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但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專辟一章加以闡述和部署,黨的十八大還是第一次。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專門闡述了這個問題,並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此次,明確提出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思路,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對於如何實現“美麗中國”這一目標,報告指出,要“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要“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等等。“美麗中國”概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