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陳龍:網絡民粹主義潛流的棲居空間
陳龍
2013年02月27日16:4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與民族主義合流成新動向

因日本民主黨政府為國內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所誘惑,野田政權炒作釣魚島議題,提出所謂將釣魚島“國有化”,引發了我國民眾的抗議浪潮,這很快被民粹主義者所利用。在各級政府維穩初見成效,決策信息透明度越來越高的情形下,民粹主義已難以找到合適的導火索,而釣魚島民族主義議題使他們終於找到新的復活土壤。一些人以愛國為名,大行“人民審判”,以“人民”的名義懲治公民個體,不僅日系產品遭殃,連使用日系產品的國人也受害。更有甚者,有人借此機會打砸搶,傷害無辜。砸車傷人者心裡其實很清楚,他的做法是違法的,但是在民粹化浪潮中,“大多數正義”的理念驅使他為所欲為。

披上了愛國主義外衣的民粹主義,更有迷惑性。因為它以維護民族、國家利益為招牌,很容易得到公眾的認同,反對者往往顧忌被扣上賣國的大帽子,而不得不無奈地沉默。政府在管控其非理性行為時也必然小心謹慎,甚至不敢作為。

不能簡單地將游蕩於網絡空間的民粹主義看作是真正的民意表達,或者被其誘惑,將其當作政治斗爭的手段,因為這樣做可能將重蹈“文革”覆轍,引發社會倒退,最終一發不可收拾。認清當前民粹主義盛行的社會形勢,有助於對症下藥。社會大眾有變革圖新的熱情,這是合理的,應當予以保護。當下,民眾求變的願望和自身利益訴求難以得到政策層面的反映,這導致了他們的心理焦躁。他們對現行制度不信任、不配合,進而有憤怒、暴戾行為,這為民粹主義提供了可趁之機。近些年我國社會在就業、勞動關系、收入分配、社會管理等方面存在社會不公,貧富差距未能及時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此起彼伏,客觀上為民粹主義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民粹主義的危害在於其所暗含的非理性、反叛性集體行動邏輯會不斷削弱社會發展的理性與自制機制,情緒化的大眾自發地操縱政治議程,使得本來合理的利益訴求很容易變成一種破壞性的、非理性的極端政治宣泄,脅迫政府偏離正確的執政軌道,從而使社會退回到人治狀態。

網絡民粹主義已成當今各國政府管理中的疑難雜症,解決這個疑難雜症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扎實解決民生、民權問題,鏟除民粹主義滋生、蔓延的社會土壤。在政治、法律制度與民意的博弈中,適應新媒體傳播的現實,做到信息公開、決策透明,消除社會矛盾,維護公民權益和社會平等,最終推進政治改革。應對民粹主義潛流,需要有大智慧。

(作者為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教授、博導)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