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時隱時現,隨著網絡成為我國民眾意見的主要出口,它漸漸復活,找到棲居的空間。近幾年它像個幽靈一樣在我國網絡空間游蕩。網絡空間的高自由度,給民粹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公民的道義感和社會責任感驅使其積極參與網絡政治活動。渴望民主、渴望社會公平、公正,渴望社會和諧,是大多數網民參與政治的主要動機和出發點。久而久之,這種社會情緒積蓄了很大的能量,正在向社會思潮、進而向社會運動的方向延伸,因此值得特別關注。盤點2012年網絡民粹主義思潮的主要表現,不難看出,與前兩年有了很大的不同,民粹主義的特征更加鮮明,行動路線更加清晰。當前網絡空間彌漫著的民粹主義思潮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人民”仍然是網絡民粹主義的最堂皇旗幟
民粹主義崇尚和信仰“人民”,並把“人民”理想化。需要說明的是,民粹主義者眼中的“人民”是一個統一的抽象概念。民粹主義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很早就搶佔了道德制高點,很多時候,他們以“底層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實際上隻不過是精英階層試圖代平民階層立言。然而,我們很容易發現,這種高度神聖化、理想化的“人民”在現實中很難找到真正的對應群體。有時是欠薪的農民工,有時是“釘子戶”,有時是亂設攤點的小市民。在民粹主義者看來,部分草根階層、底層社會的人就是“人民”,而且在概念邏輯關系的錯誤轉換中,還得出了一個“真理”:“人民”的訴求都是合理,必須滿足。任何言論,任何思想,隻要用“人民”的名義,就可以大行其道。
改革開放近十年來積壓的社會矛盾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紓解,特別是貧富差距拉大,使得民粹主義者很容易利用這一點來進行階級劃分。於是在網絡空間我們經常看到,官員、城管、警察、富人等就自然地成了人民的對立面——敵人。經歷若干風波之后,2012年,人民更清楚地看到了網絡民粹主義的嘴臉,“五毛黨”常常以造假的方式對某些社會群體進行妖魔化,特別是引導網民對“人民”對立面表達憎惡;“毛左”假借懷舊情緒而大興造神運動,否定現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以群眾運動方式實施對個人權利的踐踏等,都是其最突出的表現。
民粹主義者擅長用極其浪漫化、詩意化筆法謳歌他們眼中的所謂“人民”。根據需要,將某些人包裝成“人民”,借機說事。2012年網絡空間最常用的語言是“最美清潔工”、“最美女教師”、“最美的哥”……這些句式暗含了對“人民”對立面的鄙視與痛恨。“勞工神聖”的背后是對體制的極度不滿,“維護人民的利益”實質是出於對抗現行政策的需要。例如各地出現的“釘子戶”現象,有些是合理維權,有些就是漫天要價,但隻要他對政府堅決不退讓,他就會成為民粹主義者支持的對象。可以看出,民粹主義並沒有是非原則,這一點在“楊佳襲警案”中早已有所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