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中國立法: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華麗轉身

人民網記者 毛磊

2013年02月27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次重大的戰略調整

從五年來的立法實踐看,以人為本、立法為民,不僅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系列制度設計,更是一種工作方式或工作作風,它已深深地融進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每一部法律中。

立法堅持執政為民的原則,才能有效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的傾向,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立法為民,而這又首先體現在對民生的關注上。這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全國人大立法重心所作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

2008年3月8日,吳邦國委員長在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領域立法,繼續完善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更好地發揮法律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規范、引導和保障作用。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五年來,一部部承載民生期盼、呼應民生訴求、回應民生關切的法律相繼面世:從規范勞動關系、為保護勞動者權益撐起“保護傘”的勞動合同法,到保障軍人的合法權益,減輕軍人的后顧之憂的軍人保險法﹔從用法律為億萬中國百姓編織起“安全防護網”的社會保險法,到把憲法保障人權的理念貫徹到精神衛生領域中,特別強調保障患者權益的精神衛生法﹔從保護全民健康的食品安全法,到體現立法溫情、維護特殊人群權益,對殘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行全面修改等,民生立法彰顯了我國立法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精神實質。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