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汪玉凱:校正利益格局需要深化政治改革
汪玉凱
2013年03月05日09:53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我國利益格局的現狀分析  
  如果上面這個分析框架能夠成立的話,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分析框架對照一下目前中國的利益格局形態。
  第一,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的趨勢。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提出允許一部分人和地區先富起來,然后再帶動其他人和地區共同富裕。時至今日,應該說這個戰略在當時無論如何都是正確的抉擇。問題在於,經過多年的發展后,先富目標實現了,但貧富差距擴大了。其中一個有說服力的數據就是,在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國家富有了,所有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了,但“四大差距”卻被放大了:這就是貧富差距、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以收入分配制度為例,上個世紀 90年代初期,在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是53.4%,到2008年下降到39.4%,在初次分配中把勞動報酬擠壓到非常小的空間。如果說初次分配不合理,還可以通過二次分配來彌補,二次分配也有一個觀察的視角,即看一個國家的財政支出結構中,有多少用於民生的支出。在當代發達國家,財政支出用於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就業服務四大民生支出中,最低是 56%,高的像北歐一些福利主義國家甚至高達 70%。而我國的情況是,盡管這些年來,我國的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民生的投入,目前我國用於民生的支出無論是總量,還是佔財政支出結構的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即使如此,以2009年為例,除去一些有關民生的基礎設施支出,實際直接受益於普通老百姓的,佔比財政支出的28.8%,幾乎是發達國家的一半。這說明,我國在這方面欠民眾的依然很多。
  第二,政府公共政策公平正義在某些方面出現了裂口,產生了諸如權利、機會和規則的不公平現象。這種不公平,直接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企業與企業事實上不處在同一競爭的起跑線上,企業和企業缺乏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形成明顯反差。二是社會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規則不均等現象,這個群體和那個群體並不處在相對公平的地位上。三是社會成員的發展機會不均等、不公平現象比較嚴重。比如,一個農村的小孩即使考到清華、北大,畢業以后也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社會上屢屢出現嚴重的“拼爹”現象,這就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因為一旦社會的階層被固化,上下流動的渠道被堵塞,社會的暴力傾向就很難避免。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第三,公權力的約束制衡力量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們對公權力很多的約束都沒有形成制度框架。與此相聯系,灰色權力、灰色資本、灰色暴利興風作浪,少數掌權者借助權力影響力,通過配偶、子女、代理人等在市場上進行資本並購、上市重組等灰色資本的運作,一夜之間可以獲得巨額的灰色暴利,從而變成巨富。這無疑是更大的腐敗。如果一個社會這三個變量都出了問題,基尼系數超過了0.5,這個社會的安全度就會越來越低,危險性也會越來越大。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汪玉凱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