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中國人最強烈的夢想,是近代以來的民族復興夢想。中華民族不僅曾經濟強大,而且文化繁榮,綿延不絕。然而,西方工業革命推動新興資本主義崛起之后,封建制度下的中國與西方國家日益形成了巨大落差。特別是自鴉片戰爭起,中華民族備受西方列強凌辱和侵略,曾經輝煌的中華民族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但中華兒女決不甘於沉淪,不斷探索中國復興之路。對這條道路的探索是艱難曲折的。
畢京京:自秦漢到清中期,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具經濟實力的國家之一。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有矛盾的因素。傳統中國同樣包含著積極進取的正面和保守封閉的負面。中國雖有四大發明,卻未能適時開出近代工商業文明之花。當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專制統治者固守“命士以上不入市”,對其強力打壓﹔當西方大行拓海擴張時,中國卻大興海禁。制度陳腐、文化保守因素造成的一系列落后的決策機制,使中國長期徘徊在農耕文明的歷史原點上。正因如此,到了近代,泱泱中華從幾度威儀萬邦,衰落到遭受幾乎所有西方列強的欺凌和掠奪。
巨大的民族危機,從反面激起了中國先進分子追求獨立自強的激情與呼號。甲午戰爭發生的當年即1894年,孫中山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先聲。1900年,梁啟超發表《少年中國說》,昭告世人“老大帝國”無可救藥,要救亡自強,就必須重新探索個人、國家、民族在未來世界中的坐標。1911年,愛國知識分子的夢想,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迎來了由理想建構轉入現實創造的新階段。然而,由於反動勢力的反扑,加上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致使革命果實喪失。馬克思指出:“歷史不斷前進,經過許多階段才把陳舊的生活形式送進墳墓。”是的,革命復雜性決定了過程的艱難和曲折。
記者:中國共產黨人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進代表,自覺地擔當起民族復興這一偉大歷史使命,成功找到了民族獨立和復興之路。至今,我們黨已執政60多年,應當如何來看待這個追夢的過程?
畢京京:中國共產黨人高舉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大旗,廣泛傳播“民主、科學”“勞工神聖”“為人民服務”等新思想,以“土地革命”為牽引,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工農革命運動,積聚起史無前例的社會力量。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使中國具備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主體身份”,奠定了建設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所必需的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領導人民打造了一個國家政治獨立自主、社會面貌為之一新的中國。這對於一個土地廣袤、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尤為重要,不僅有利於推動國內建設發展,而且又打破了西方列強的遏制。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為我們在改革開放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歷史養料。雖然這其中有深刻的教訓,但並不能抹殺追夢本身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與時俱進,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與活力,不斷從經濟、文化、政治、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現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學技術成就舉世矚目,載人航天、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等等。這些都不斷展現出實現中國夢的新境界。
記者:習總書記說,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那麼下一步如何實現這個目標?
畢京京: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已經步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進入重要歷史節點。中國夢是不會輕輕鬆鬆、順順當當實現的。因此,黨的十八大要求我們:“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尤其重要。正因為如此,習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黨堅持做到“三個必須牢記”:回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后就會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麼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同志也必須牢記,把藍圖變成現實,我們還將走很長的路,我們必須為之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解放軍報記者 張心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