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要”群眾工作法的成效
從2006年開始萌芽,到2007年全縣推廣,2009年南平全市推廣,2010年寫入福建省委工作要點,“六要”群眾工作法在浦城開展已近7年。從實踐情況看,主要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成效:
1、夯實了黨在農村執政的群眾基礎。村黨組織是村級決策事項的發起者,又是“六要”群眾工作法整個流程的組織者,整個過程既鞏固了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又實現了黨的領導與維護群眾權益的良性循環。同時,對整個村務強化為民意識、實行“陽光作業”、突出源頭防控、完善過程監督,構建了農村廉政懲防體系,使村級干部干成事、不出事,更有效提升了村黨組織威信和群眾滿意度。在2012年浦城縣1559名村“兩委”的滿意度測評中,“優秀”、“稱職”的佔95.13%,其中優秀率為50.93%,比2006年提高了8.17個百分點。農村青年積極向村黨支部提交入黨申請,2012年列入支部入黨考察對象的就有687人,比2006年增加了34.97%。
2、完善了村民自治機制。廣大村民擁有了更多“話語權”,對村裡的重大事項,每個環節都清清楚楚,每個黨員群眾親身參與,真正成為了村級事務管理和決策的主體。同時各村建立健全了戶代表(聯戶代表)會議、重大村務決策聽証等一系列村級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等制度,促進了村級民主決策的規范化、制度化。如在2010年特大洪災農村住房重建工作中,全縣9個重建點均成立由重建戶組成的理事會,全程參與規劃選址、征地拆遷、房屋分配等工作,充分聽取意見,按照程序辦事,實現了306戶重建戶當年末全部按時搬入新居,創造了重建速度、群眾滿意兩個新記錄。
3、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村裡的重大事情擺在“台面”上,由基層黨組織引導,農村群眾公開、公平、公正地討論決定,促進了領導方式和工作作風轉變,增進了村干部與村民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避免了村民對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矛盾,密切了黨群關系,促進了社會和諧。農村信訪總量逐年下降,2012年比2006年下降了61.65%。永興鎮前墩村曾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新一屆村“兩委”落實“六要”群眾工作法,圓滿解決了4起山場糾紛,為村裡挽回經濟損失12萬元,曾經的“上訪村”變成了和諧村。
4、推動了農村科學發展。村黨組織把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主要職責,及時收集民意,傾聽民聲,提升了做群眾工作本領,增強了服務群眾能力,確立了適合村情發展的特色產業,走上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2012年總投資59億元的聖農肉雞全產業鏈項目,是浦城縣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雞場遍布15個鄉鎮(街道)38個行政村,征租地任務重、困難多。各村黨組織全面落實“六要”群眾工作法,做深做細群眾工作,短短9個月,項目一期1.12萬畝征租地任務全面完成,實現了項目當年落地、當年建設64個廠(場)、當年納稅3000萬元,同時提供了千余名就業崗位,1090個農民參加聖農技術培訓並在家門口就業。
通過實施“六要”群眾工作法,浦城農村實現了和諧穩定,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201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8%,財政總收入增長24.7%,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5.7%,3項指標增幅位列全市10個縣(市、區)第3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34.1%,全社會工業用電量增長29.4%,均居全市第2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1%。與此同時,全面實施城市綜合交通、景觀立面等改造,建成了2個市民廣場和3組城市雕塑,完成了7條城市主干道和7條城市支路共9公裡的改造升級﹔8個省、市、縣級試點小城鎮及29個中心村完成投資13.29億元,征地拆遷6055畝﹔13個生態鄉鎮、113個生態村通過省、市驗收和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