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董志凱:以新型“四化”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2013年05月23日15:13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八大報告與習近平的講話最吸引人和最令百姓關注的核心理念是:黨將人民的美好向往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其中人們談得最多的是“收入倍增”、“建成小康”,這八個字蘊含了豐富的內容。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是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各國渴求經濟發展的動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何方?又如何實現之?通過學習十八大文獻,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經濟發展最大動力來自人民的迫切需求,新型“四化”是目標也是動力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新型“四化”與多年來耳熟能詳的1964年提出的四個現代化既有聯系更有發展:第一,新型工業化是在中國已經實現了中等程度的工業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內涵中既有國防與科技的現代化,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第二,農業現代化是在多種經營方式的條件下,將機械化、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帶動的規模經營(包括專業合作、公司加農戶、股份制等)與家庭經營相結合,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第三,城鎮化要逐步改變傳統的增長導向型城鎮化模式,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更重要的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以民生改善為根本目的。第四,在新型“四化”中增加的信息化與城鎮化起著最主要的帶動作用,是近30年發展最快、也是今后20年帶動作用最大的兩化。第五,以往的四個現代化是以不同部門行業為提出角度的,具體體現為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防,而新型“四化”強調的是良性互動、同步發展﹔注重協調與公正。

新型“四化”還反映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這種潛力來自實現新型“四化”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內需。包括多方面的巨大潛力:如對勞動力素質提高的巨大需求潛力﹔對基礎設施完善以及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等為重點的公共性投資強烈需求的潛力﹔信息利用和傳播方面快速普及與提高需求帶來的潛力﹔城鄉一體化發展普遍巨大需求帶來的潛力。這些潛力的發揮將帶動內需的增長,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新型“四化”立足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新型“四化”要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實現,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

結構調整的立足點要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的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當代中國史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