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壓力仍不容低估
2013年,我國經濟運行仍處於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平穩增長階段的過渡期,既存在很多影響經濟增長穩定的因素,也存在較多影響物價穩定的因素,對物價上漲壓力必須要有足夠估計。
一是貨幣存量明顯偏大,社會融資增長較快。2012年末,廣義貨幣余額97萬多億元,是2012年名義GDP的1.88倍,較2008年的1.58倍擴大了19%。表明2009年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后,盡管進行了持續調整,但累積的貨幣存量仍然明顯偏大。2012年在貨幣政策預調微調背景下,貨幣供給量特別是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又開始加快,貨幣存量進一步膨脹。盡管受經濟增速回調影響,市場預期不斷下降,對貨幣的需求不斷降溫,但如果出現刺激預期和需求的因素,因貨幣過多而推高價格的風險仍然較大。
二是食品價格上漲壓力仍然較大。作為十幾億人口的大國,由吃飯產生的剛性食品需求規模巨大﹔中國農業生產能力盡管不斷穩固和提高,但“靠天吃飯”的特征並未完全改變。在人口大規模由農村轉移到城鎮的過程中,食品需求的城鄉布局、區域布局特點很快發生變化,而相應的農產品、食品生產供給格局並未跟進調整,食品流通體系、市場建設相對滯后。這些都決定了食品供求總體還處於緊平衡狀態。另一方面,受土地生產能力的制約,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相對較慢,務農收入提高導致的工資成本增加,大部分會剛性地傳導為食品價格上漲。食品漲價的這些壓力,還會因為市場秩序不規范、價格監管不嚴格,演變為流通環節加價行為,進一步推動食品價格上漲。
三是輸入性通脹風險較大。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陸續推出了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歐元、日元發行量持續擴大,世界貨幣存量持續較快擴大。目前美國經濟出現溫和向好趨勢,實體經濟開始恢復,對礦產資源等初級產品的需求有可能增加。這些真實需求變化與貨幣存量巨大的現狀結合,可能推動大宗商品現貨、期貨價格出現較快上漲,進而提高我國進口商品價格。
四是地方政府的投資擴張沖動仍然比較強烈。近年來關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專項規劃批復較多,利用規劃賦予的“先行先試”條件,強調省情、市情、縣情不同,不顧財力、不顧市場需求前景而加快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步伐的現象時有發生。近來圍繞加快城鎮化建設,又出現了一些缺少科學規劃、長遠布局考慮的造城運動。這些都表明由制度性因素支持的地方投資沖動很強烈,如果調控引導不當,就會與貨幣數量偏多的潛在風險結合起來,推高價格。
此外,房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也是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綜合來看,在經濟由高增長期轉入中速增長期的過程中,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的風險不容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