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宋曉梧 遲福林:建立高層次改革協調機構
2013年06月27日14:09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八大報告把“完善體制改革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和協調重大改革”,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之一。十八大后,盡快建立一個高層次改革協調機構,以加強對經濟體制、行政體制改革的組織、協調和指導,現實需求增大,各方共識增多。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建立改革協調機構加強改革頂層設計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曾成立了高層次的經濟體制改革協調機構——國家體改委,到10年前體改辦撤銷。10年后十八大之所以再次強調建立改革協調機制,最重要的是今天改革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更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可以說,建立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構,著力改革頂層設計,其現實性、重要性不亞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1.撤銷體改委與當時過於樂觀的改革形勢估計直接相關。上世紀80、90年代,原國家體改委承擔了許多重要領域改革的理論研究、規劃設計、組織協調、實踐指導等職能,在改革關鍵時期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但到了上世紀末,對改革曾經有這樣一個判斷,認為到本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初步形成。在這個總體框架內,各部門、各地區按照既定的設計,重點抓好落實,到2020年能夠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當年撤銷國務院體改辦的主要因素。

今天看,不僅經濟體制改革遠未完成,政治、文化、社會等新的改革任務又逐步提出來,改革頂層設計從總體上滯后於改革實踐。以收入分配改革為例,十六大時就提出“調高、提低、擴中”的思路,直到今天尚未有一個總體改革方案出台。

2.未來5∼10年改革的深刻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全面增強。現實的情況一再表明,改革不僅要走很長的路,而且矛盾與困難比原有的估計要大得多、嚴重得多。例如:

(1)改革任務全面加重。十八大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發展和改革的重大任務,遠超過改革開放之初經濟體制改革的范疇。這就需要立足現實,著眼中長期,對全面改革進行頂層設計、規劃統籌,以把握改革的主動權。

(2)改革的艱巨性增強。比較容易的改革,相當一部分已經完成。而涉及面寬、觸及利益層次深、配套性強、風險比較大的改革,尚未實質性破題。並且,隨著內外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改革面臨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問題隻會增多,不會減少。同時,改革面臨著的這類重大課題,大都帶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其全局性、復雜性日益增大。為此,加強改革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改革推進的現實性全面增強。

(3)改革的復雜性日益突出。在利益矛盾增大、增多的大背景下推進改革,不能不面臨利益掣肘的巨大挑戰。有利則改、無利不動、甚至利用改革強化既得權力和既得利益。在缺乏頂層設計和綜合協調的情況下,部門分頭推進改革的方式,很難保証改革不走形變樣。

3.建立高層次改革協調機構的三個可選方案。從總的來看,新階段改革頂層設計對建立改革協調機構提出三大要求:第一,具有較高的權威性;第二,利益相對超脫;第三,具有較強專業性。考慮到這三大要求,可以考慮如下三個方案:

(1)方案1:在中央設立改革領導小組。由中央的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負責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頂層推進,制定重大改革的總體規劃和相關領域的綜合配套措施、統籌協調相關各方形成改革合力,以充分發揮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建議借鑒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體制安排,在國務院設立辦事機構,負責具體組織落實中央改革領導小組的改革決策。

(2)方案2:設立國務院改革領導小組。在國務院主要領導的直接領導下,下設精干的辦公室,具體負責改革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協調指導。

建議成立的改革協調機構不宜設置為一般的議事機構或部際協調機構,應定位為高層次的工作機構,以統籌各項改革的頂層設計,協調重大改革的具體實施,發揮中央、國務院領導全面改革的參謀助手作用。

(3)方案3:成立中央或國家層面的改革決策咨詢機構。下設精干辦公室,主要承擔:第一,聯系和服務於改革決策咨詢機構的專家,組織進行重大改革的調查研究;第二,籌備組織定期和根據臨時需要舉行的改革決策咨詢委員會議;第三,聯系改革研究機構及其知名專家學者,建設全國性改革決策咨詢網絡;第四,組織相關研究機構參與重大改革專題研討。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聚焦國務院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
· 遲福林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