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當今世界潮流,發展是當代中國主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科學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
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增長達到年均近10%的水平。正是有這樣的發展,我們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國家落后面貌,改善了億萬人民生活,大幅度減少了貧困人口,奠定了工業化、城鎮化的良好基礎。現在,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84位,我們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現在,我國面臨的最根本問題,一是發展不足,歷史欠賬太多﹔二是發展不夠好,科學發展亟待加強。面對新的形勢,隻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是科學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千真萬確的。
解決好發展問題,也是我國在國際上贏得重要地位的關鍵。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這個機遇期在國家環境方面的內涵和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市場需求成為全球競爭最稀缺的資源,資源環境、糧食安全問題突出,能源供求格局出現新變化。保護主義升溫,冷戰思維抬頭,經濟問題政治化現象突出,大國關系也進入全方位角力新階段。特別是西方國家遏制我國發展的戰略圖謀沒有也不會改變,他們不情願看到一個社會主義中國順利實現和平發展。縱觀人類歷史,決定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歸根到底是大國力量對比,最終靠的是實力。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不斷提高綜合國力。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經濟發展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必須始終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執政之要、興國之要,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協調推進其他方面的發展,既是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牢牢抓好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給以高度評價,強調指出: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在實踐和認識上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綠水、碧海藍天,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這些論述,深化了十八大精神,豐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發展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