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8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的序言中說:“哲學要直到現實結束其形成過程並完成其自身之后才會出現”,就像“密納發的貓頭鷹”一樣,“要等黃昏到來才會起飛”。所以在黑格爾看來,哲學總是“灰色的”。其實,這種一味強調尾隨於現實之后的哲學,乃是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傳統形而上學即“概念哲學”。我主張的哲學,是要突破固定的概念框架,超越現實、拓展未來的哲學,我想把它叫做希望哲學。
以希望哲學代替貓頭鷹哲學
人們一般以為,隻有現實才是最真實的﹔即使是非現實的東西,也要被歸結為或者還原為現實的東西,才能說明其真實性。我當然並不否認現實的東西的真實性,但我想探討的是,人生的意義和真實性是否隻在於現實性。
現實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有限就是有界限、有限定:感性中的東西固然是有界限、有限定的,即使是思維中的概念也是有界定的,因而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有限的。人生的“生”就是生存、生活,而生存、生活是一種行動、一種活動,行動、活動就意味著不斷突破有限。人生應是一種不斷突破現實有限性的活動,這種活動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希望。我這裡所說的希望不是指那種隻想而不見諸行動的空想,空想實際上仍然是一種安於現實的表現。希望使人不滿足於和不屈從於當前的現實。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超越現實,即超越有限、挑戰自我、不斷創新。那種一味強調現實性,把一切都還原為現實性的哲學,是隻在黃昏到來時才會起飛的密納發的貓頭鷹哲學,我們應該以希望哲學代替貓頭鷹哲學。
希望就是虛擬
人們所希望的東西在沒有實現之前,隻能是虛擬的而不是現實的。片面強調現實性的哲學自覺不自覺地把虛擬與主觀唯心論聯系起來加以貶斥,特別是反對虛擬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從而反對幻想。按照這種觀點,文學藝術中很多屬於幻想的詩意境界的價值就都被抹殺了。事實上,這些詩意境界也正是人生的最高意義和最深遠的向往(希望)所在。當然,詩意境界的虛擬是與現實有聯系的,但它高於現實、多於現實(這裡的“多於”不是量的意義),這“高於”、“多於”之處乃是人生所追求(希望)的最高的真實性。把這種真實性叫做真理,也是完全可以的,只是不要把真理僅僅理解為簡單的反映論的真理。
希望、虛擬不僅是藝術創造的思想源泉,也是科學上各種創新的思想源泉。科學上偉大理論的建立和重大的創造發明最初也是虛擬的,甚至是當時條件下以為不可能實現的虛擬(幻想)。固守現實、囿於現實、不敢越現實之雷池一步的人,是不可能在科學上做出任何突破的。這裡的確用得著“大膽假設”四個字。科學離不開假設,假設就是虛擬。大膽假設,勇於虛擬,科學才大有希望。科學上的虛擬不同於藝術上的虛擬:后者並不期待(希望、盼望)証實,而前者則是為了預測未來尚未出現的東西,因而期待証實,所以科學在“大膽假設”之后還需要“小心求証”。
社會的進步也必須依靠希望的動力與虛擬的精神。沒有虛擬,就沒有希望,社會也不可能進步。當前我們社會發展的機遇可謂千載難逢,只是人們的思想亟須多一些虛擬。一味強調現實主義,死死地把當前的東西限制在固定的模式下,我們這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