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中國的收入差距。現有研究表明,中國的收入差距早已超過國際警戒線。李實等人(2011)的研究顯示,2007年全國的基尼系數已上升到0.53(國際警戒線為0.4)。盡管其估計結果存在某些改進的可能,但仍表明收入差距已經達到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水平,且仍處於繼續上升的階段。以2011年的城鄉收入差距為例,該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697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810元,絕對收入差距為14833元,而據此計算出的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13:1。也就是說,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在三倍以上,且難以看到收斂的跡象。因為在2001~2011年間,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5%,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在此期間年均僅增長7.4%,速度低於城鎮水平。這一趨勢性特征與多數人的經驗直覺相一致。因此,當務之急是在繼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時,採取更加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
之所以要提到收入差距,是因為當前的很多社會問題是由此引發的,包括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不公平感和仇富心理等。過大的收入差距、過低的工資份額、不健全的養老保障,也會導致人們不敢消費,並著手准備個人養老事宜。所謂的“預防性儲蓄”,很大程度上便是藉此而生。事實上,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是很低的。據國家統計局數字推算,2011年中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僅佔GDP數額的34.9%,而儲蓄率則超過50%。從國際來看,《國際統計年鑒2012》顯示2010年中國居民消費率(38.4%)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低於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63.2%)、巴西(64.2%)和南非(56.9%)。顯然,中國已呈現出“低消費、高儲蓄”特征。這使得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中的一輛失去了應有的作用。特別是在外部經濟環境劣化的條件下,出口萎縮,更使得“三駕馬車”僅剩其一——投資。論述至此,我們興許能明白為什麼中國政府近些年老在做大規模投資了。總之,中國在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的情況下,過早地實現人口轉變過程,迎來了人口老齡化社會,產生了其他國家未曾遇到的問題,構成了特殊的政策挑戰。這是未富先老情境下的艱難選擇。
三、中國養老金缺口莫衷一是
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國人也益加關注養老問題,尤其是中國的養老金是否可持續問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近半數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養老金結余收益率大大低於通貨膨脹率,中國養老金制度面臨嚴峻挑戰。一石激起千層浪,社科院的報告引發了公眾對中國養老金可持續性的擔憂。疑問在於養老金缺口到底有沒有。
《財經》雜志2012年第15期發表了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完成的《重塑國家資產負債能力》的研究報告。該報告中稱:“在2010年,我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6.48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佔當年GDP的38.7%。”這更引起了公眾的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