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理性看 齊心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3)

老有所養定成真——養老難題怎麼破解

2013年09月23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老有所養定成真(理性看 齊心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3)

  ◎如何從制度上保障老有所養

  伴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家庭人”逐漸成為“社會人”,傳統家庭養老功能較為有限,社會養老保障應運而生。同家庭養老相比,社會養老保障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可在更大范圍內分攤養老風險,提供安全可靠的養老預期。

  1889年,德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100多年來, 全世界已有160多個國家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近年來,為應對養老保障財務危機,很多國家都對其養老保障體系進行改革,總體趨勢是構建多支柱、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城鎮到農村、從職工到城鄉居民的發展過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較短時間陸續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了制度全覆蓋,織就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養老保障安全網。

  但也要看到,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進和完善。如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偏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最低標准才55元,並且正常調整機制尚未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面臨較大壓力,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公務員與企業職工、職工與居民之間存在多重制度並行,不同制度之間待遇相差大、銜接不暢﹔等等。

  調整制度化,讓養老金“水漲船高”。過去幾年,我們主要致力於擴大覆蓋面,填補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空白,今后將重點解決保障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國家還將繼續逐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有關部門還在研究建立保障水平調整機制,將根據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物價變動等因素,實現養老金的合理穩定增長。

  籌資多渠道,讓養老金“錢途無憂”。基本養老金是老人的“養命錢”,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據測算,未來10多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不存在“缺口”,但如果現行政策不變,受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歷史債務等因素的影響,2030年后統籌基金將出現當期支付“缺口”。對此,國家已經未雨綢繆,通過擴大覆蓋面、推進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增加財政補助、拓寬籌資渠道、完善基金投資運營辦法等綜合措施,廣開財源,確保基金的長期收支平衡。

  轉接無障礙,讓養老關系順暢銜接。過去,由於我國養老保險統籌層次低,不僅城職保、新農保、城居保之間相互銜接難,而且同類保險跨地區接續也難。而如今,我國城職保跨地區轉接辦法已經出台並運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在總結這一實踐的基礎上,擬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政策。今后,隨著轉接辦法的不斷完善,無論參保人在哪個地方、參加哪類保險,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銜接都將會更加便捷順暢。

  改革“雙軌制”,讓養老金“公平對待”。公平是養老保障制度的靈魂。雖然“雙軌制”形成有歷史原因,但對其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伴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家將進一步統籌研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搞好頂層設計,從根本上解決“雙軌制”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養老金“待遇差”問題。

  制度多層次,讓養老金錦上添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保基本的,要使老年人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還需要多方面的支撐。應加快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補充養老保險,鼓勵個人建立儲蓄性養老保險,加快完善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總體提高養老待遇水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