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怎麼完善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快速發展,我國養老服務青黃不接,存在不少問題,如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不健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匱乏、機構養老床位不足、護理人員短缺等。
在我國,家庭養老具有數千年傳統,居家養老也是當下大多數老人的心願。上海市在實踐中探索出“9073”的養老服務格局,即90%居家養老、7%在社區養老、3%在機構養老。2011年年底,國家出台《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重點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家庭不僅是身體的住處,也是心靈的港灣。應改善居家養老環境,支持有需求的老人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發展家庭服務業,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使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2015年年底,我國將健全縣、鄉鎮、村三級服務網絡,城市街道和社區基本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全覆蓋。
著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社區養老具有親情守望、鄰裡互助的特點,符合老人的認同歸屬心理。蘭州市建立了社區“虛擬養老院”,邯鄲市開創了“集體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務”的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模式。今后,在城市,將把社區養老設施納入小區配套建設規劃,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社區照料服務﹔在鄉鎮,將增強敬老院的日間照料和短期托養功能。到2015年,日間照料服務將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區。
統籌發展機構養老服務。目前,我國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量21.5張,遠低於發達國家50—70張的水平。應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征,發揮兜底作用,重點保障“三無”、“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的需求。未來3年,基本達到每千名老人享有30張養老床位,縣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處以收養失能、半失能老人為主的老年養護設施。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是當下許多老人生活的常態。照料好老人,還要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應鼓勵家庭成員與老人多溝通、多交流,同時廣泛開展群眾性老年文體活動,引導老人樹立“自助多福”、“自助而樂”的觀念,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使“空巢不空、獨居不孤、歡樂常伴”,做個快樂老人。
相關專題 |
· 《理性看 齊心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