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華文化: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滋養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8·19重要講話精神

2013年09月25日16:21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中華文化: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滋養

共同價值

是民族發展壯大的重大貢獻

一種優秀文化不僅應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風格氣派,更應當體現出世界意義,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家與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乃至於國家與國家之間,架起平等友善和諧的文化橋梁,實現互惠共贏。從世界范圍看,儒家提出的“仁義禮智信”觀念具備了這種價值。

據學者研究,“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本義是愛人、推己及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人是光明磊落的正直忠勇之士,而不是巧言令色的溜須拍馬之徒。

義作為中華傳統價值觀的一個重要范疇,其含義是威儀、適宜、公平、正義等。義是評判人們行為的基本價值准則,所謂“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義以仁為遵循標准,合乎仁則為義,否則就是不義。如孟子所說:“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禮是人們在家庭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必須遵循的道德秩序與規則。儒家認為禮是立國的根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起著“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作用。禮也是仁的外在表現,所謂“內仁外禮”,“克己復禮,天下歸仁”。隻要人人遵守禮,就可以“禮達而分定”,國家便可長治久安﹔反之,棄禮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行為規范,便會出現悖逆行為,“禮不行則上下昏”,國家就難以治理了。

智的含義是聰明智慧、明智理智、明辨是非。儒家認為,智與仁關系密切,是實現仁的重要前提和途徑,並將智、仁、勇並稱為人生“三達德”,所謂“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是個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禮儀、認識世界的基礎,人們之所以能守仁遵禮重義,前提在於通過智對仁、禮、義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掌握。

信的本義是誠實守信,所謂“言必信、行必果”。儒家要求人們在行為准則上做到“主忠信”、“謹而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認為“敬事而信”是賢者應有的美德,將誠信當作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同時,“民無信不立”,信也是“進德修業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

不可諱言,“仁義禮智信”是我國封建宗法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價值觀,其主要目的是為維護封建社會統治秩序服務的,如“三綱五常”、“愛有等差”,以及“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等封建綱常名教的影響也同時存在。但筆者認為,“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文化觀念形態的東西,隻要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完全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而且可以成為世界文明准則。如仁者愛人、執政為民,公平正義、遵紀守法,職業道德、文明禮儀,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責任擔當、誠實守信等等。毫無疑問,進行這些方面的文化滋養,並將其融化於物質文化生產和社會建設之中,形成文化標志和品牌效應,對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重要價值,將是古老的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