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

梁柱:以毛澤東時期為視角考察新中國“兩個歷史時期”

梁柱

2013年10月09日14:58   

﹝收稿日期﹞2013-07-30

﹝作者簡介﹞梁柱,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100871。﹝摘要﹞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毛澤東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挫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偉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准備。

﹝關鍵詞﹞毛澤東“兩個歷史時期”辯証統一理論探索

﹝中圖分類號﹞A84﹔K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952(2013)05-0004-07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1﹞這就科學地指明了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內在辯証統一關系。中共十八大報告正確評價了毛澤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並特別指出:“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挫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偉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2﹞這就具體指明了兩個歷史時期的繼承和發展關系,對於我們科學認識和評價新中國建立以來60多年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物質基礎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1﹞。

評價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政策效果的標准應該看它是不是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不是推動了社會進步,是不是為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加優越的條件。從這樣的標准來看,與舊中國相比,我們在黨和毛澤東領導下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總體上帶給人民的是福利而不是災難。

應當看到,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受到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一,“舊社會給我們留下的東西太少了”。1949年,中國鋼產量僅有158萬噸。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難怪當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遠在美國的原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對友人感嘆:我們不能不服氣,我們搞了20多年連一輛像樣的單車(自行車)都造不出來!新中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起步的。其二,新中國成立后,長期受到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外交、經濟、軍事上的嚴密封鎖。當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科技禁運的項目比蘇聯、東歐國家多出500多項,中國不僅不可能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得到什麼援助,而且連正常的貿易和交往都很困難。其三,我們缺乏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經驗。毛澤東說:“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3﹞正因為這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曲折,在一定意義上說是難以避免的。隻有深刻理解新中國經濟建設面臨的巨大困難,才能真切體會到我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何等可貴。

應當看到,雖然在改革開放前發生過像“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樣嚴重的失誤,但在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外交上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不能否定的。一是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1966年,建成並投產的限額以上的大中型項目有1198項,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興建了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中國的電子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原子能工業等,大多是在這個時期打下基礎的,填補了中國工業的許多空白。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內地和邊疆地區都建起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和現代交通運輸業,基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工業畸形發展的局面。“文化大革命”使黨和國家經歷了重大挫折,經濟建設也受到嚴重損失,但由於毛澤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林彪、“四人幫”的破壞活動,特別是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力挽狂瀾的艱苦努力,基本上完成了“三五”計劃、“四五”計劃,建成了一批大型項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較快,三線建設取得的成就使經濟建設在總體上也得到一定的發展。二是農田基本建設初具規模。農業技術改造的積極開展為農業生產持續增長打下了基礎,在糧食、棉花增長幅度較大的同時,經濟作物也取得一定的增長。這其間依靠農村集體力量修建了84000多座水庫,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是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鄧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4﹞四是培育了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進步舉世矚目。人民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滌蕩了舊社會留下的污泥濁水,倡導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在廉潔奉公、懲治貪污腐敗,反對封建迷信,計劃生育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這裡還要指出,一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是反映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社會進步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毛澤東領導時期,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65歲,而印度1952年人均預期壽命41歲直到2011年人均預期壽命才達到65歲,比中國晚了整整35年。五是在外交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新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區別不同國家對我國的不同態度,同世界各國建立新型的外交關系,極大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到1976年,世界上130多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中,同中國建交的達到108個。中國在國際上樹立了獨立自主的形象,為我們加強社會主義建設和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