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毛澤東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經歷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任務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后一階段的任務是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而這兩大任務是由中國革命的性質決定的。早在1928年11月,毛澤東就指出:“中國現時確實還是處在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階段。中國徹底的民權主義革命的綱領,包括對外推翻帝國主義,求得徹底的民族解放﹔對內肅清買辦階級的在城市的勢力,完成土地革命,消滅鄉村的封建關系,推翻軍閥政府。必定要經過這樣的民權主義革命,方能造成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真正基礎。”﹝14﹞(p77)10年后,毛澤東形象地把中國革命或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這兩個階段稱之為“文章”的上、下篇,“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一道,進行民族民主革命,這是文章的上篇,我們現在正在做這一篇文章,而且一定要做好這一篇文章。但是,文章還有一篇,就是它的下篇,就是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一篇文章,我們也是一定要做的,並且也一定要做好的。目前是民族民主革命,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這種可能性是會要變為現實性的。不過,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做好,下篇是沒有法子著手做的。”﹝15﹞也就是說,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基礎或前提,隻有上篇文章做好了,任務完成了,才有可能繼續做下篇的文章,完成第二階段的任務。不久,毛澤東再次強調:由於中國近代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這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6﹞(p666)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革命或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第一個階段的任務圓滿完成,毛澤東為之做出了巨大貢獻。鄧小平說,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1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第二個階段的任務上。
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對當時中國的落后狀況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1954年10月18日,他在國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是一個龐然大國,但工業不如荷蘭、比利時,汽車制造不如丹麥。有一句俗話,叫做‘夾起尾巴做人’,做人就是做人,為什麼還不能翹尾巴呢?道理很簡單,我們現在坦克、汽車、大口徑的大炮、拖拉機都不能造,還是把尾巴夾起的好。”﹝9﹞(p358)1955年10月29日,他再次強調:“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吹起來牛皮很大,歷史有幾千年,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一年才生產二百幾十萬噸鋼,現在才開始造汽車,產量還很少,實在不像樣子。”﹝9﹞(p500)20世紀60年代,他在同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中還是認為中國是個“一窮二白”的國家。“所謂窮就是生活水平低。為什麼生活水平低呢?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什麼是生產力呢?除人力以外就是機器。工業、農業都要機械化,工業、農業要同時發展。所謂‘白’,就是文盲還沒有完全消滅,不但是識字的問題,還有提高科學水平的問題。”﹝11﹞(p216)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毛澤東對近代以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得出的結論。正是基於這一總結,毛澤東對盡快改變中國的落后狀況有一種緊迫感。他曾經寫道: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全世界幾乎一切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國,都打過我們,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戰爭,由於國內外各種原因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告終以外,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我國失敗、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而告終。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現在,我國社會制度變了,第一個原因基本解決了……第二個原因也已開始有了一些改變,但要徹底改變,至少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於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11﹞(pp340,341)
毛澤東還提出了“超英趕美”的思想,即中國要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超過英國,趕上美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毛澤東最早提出“超英趕美”是在1955年。開始時,他認為中國要“超英趕美”至少要五六十年,“也許七十五年”,或者更長的時間。﹝9﹞(p500)但到了1957年后,受赫魯曉夫提出的蘇聯要在15年內超過美國以及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實施的影響,毛澤東大大縮減了“超英趕美”的時間。1957年11月18日,他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說:“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十五年后,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十五年后我們也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10﹞(pp325∼326)1958年4月,他又將趕超英國的時間從15年提前為10年,認為“十年可以趕上英國,再有十年可以趕上美國,說‘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趕上英美’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余地的”。﹝17﹞同年5月,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李富春提出7年趕上英國,15年趕上美國。毛澤東在批語中改為:“七年趕上英國,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趕上美國”。﹝18﹞6月21日,毛澤東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又一次將趕超時間提前,他說:“我們三年基本超過英國,十年超過美國,有充分把握”﹝18﹞(p727)。顯然這是一種急於求成、脫離實際的主觀空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所開展的“大躍進”運動,不可避免地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巨大挫折。因此,“大躍進”運動后,毛澤東開始反思急於求成、脫離實際的“超英趕美”的經驗教訓,又重新回到了他以前對中國“超英趕美”需要五六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估計上來。1961年5月27日,他在同來華訪問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的談話中表示:“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在你們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過了好幾百年。十六世紀不算,那還是在中世紀。從十七世紀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我估計要花一百多年。”﹝11﹞(p301)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又強調:“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后,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11﹞(p302)
1963年八九月間,毛澤東在審閱《關於工業發展問題(初稿)》時便第一次提出了“兩步走”的戰略構想,即“在三年過渡階段之后,我們的工業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搞十五年,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使我國工業大體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第二步,再用十五年,使我國工業接近世界的先進水平”。﹝12﹞(p347)根據毛澤東的上述思想,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將“兩步走”進一步表述為:“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13﹞
關於毛澤東的“超英趕美”思想及其實踐,學術界有不同的認識和評價,但就主觀願望而言,毛澤東是想通過“超英趕美”這種跨越式的發展,使中國盡快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后狀況,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 《當代中國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