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3-07-31
﹝作者簡介﹞鄭大華,歷史學博士,教授,湖南師范大學,410081﹔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00006。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3年特別委托課題《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研究》(13@ZH018)、中國社會科學院2013年創新工程重大課題《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前期成果。﹝摘要﹞中華民族曾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在近代走向了沉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再次走向復興,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中國的地大物博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個有利條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其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第二個階段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其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要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這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証﹔二要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這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前提﹔三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立足點。毛澤東的這些思想和主張,對於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極其重要的啟迪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中華民族民族復興
﹝中圖分類號﹞A84﹔K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952(2013)05-0081-08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願望和追求。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共十五大報告對毛澤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與科學評價。學術界也先后發表了一些研究毛澤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章,如張啟華的《毛澤東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楊勝群的《毛澤東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等,但這些文章主要是論述和評價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建立的豐功偉績,較少論述和評價毛澤東有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及其意義。誠然,毛澤東從來沒有使用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或“民族復興”一類的詞,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對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系統而深入的思考。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他一生思想和實踐的出發點、歸宿點。他對於中華民族復興的思考,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重要的啟迪和指導意義。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3﹞
一、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但“中華民族”一詞則是1902年梁啟超最早使用的。經過辛亥革命的洗禮,到五四運動前后,在文章或講演中使用“中華民族”的人逐漸增多起來。﹝4﹞
毛澤東對“中華民族”的首次引用也是在五四運動后不久,1919年8月4日,他在《民眾的大聯合》一文中寫道:“我們中華民族原有偉大的能力……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中華民族的大聯合,將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5﹞此后,在《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文中,毛澤東論述了中華民族從古代輝煌走向近代沉淪,並將再次走向復興的發展歷程。他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和世界上許多民族一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在中華民族的開發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典籍”,“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文字可考的歷史”。﹝6﹞
中華民族雖然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權喪失,政治腐敗,經濟落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見的。”﹝6﹞(p631)毛澤東認為,造成中國近代沉淪的根本原因,一是帝國主義侵略,二是封建主義統治。正是帝國主義列強與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把一個獨立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6﹞(pp628∼630)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封建主義的斗爭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必將“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6﹞(p663)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再次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中華民族的前景,“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因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隻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世界歷史進程和發展潮流,對中華民族復興提出的時代要求”。﹝8﹞1954年6月14日,毛澤東提出:“我們的總目標,是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我們是一個六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要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化、機械化,要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9﹞在1957年的最高國務會議和黨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毛澤東開始使用“現代化”一詞,這兩次講話他都講到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0﹞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澤東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就“社會主義建設”發表談話,認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11﹞這樣,原來的三個現代化就變成了四個現代化。1963年8月,毛澤東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們要“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12﹞毛澤東所確定的“四個現代化”很快被全黨和全國人民所接受,1964年12月,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鄭重宣布: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3﹞這便是我們后來所講的“四個現代化”的由來。
總之,從毛澤東的前后論述來看,他思想中的中華民族復興,並非是要恢復中國昔日的輝煌,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華民族獲得新的發展,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人類做出新的重大的貢獻。
毛澤東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因為在他看來,除了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外,還有以下一些有利條件:第一,“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於革命傳統的民族……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6﹞(p623)“這樣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既然能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當然也能夠從近代的沉淪中站立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用毛澤東的話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4﹞第二,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世界上最大國家之一,它的領土和整個歐洲的面積差不多相等。在這個廣大的領土之上,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縱橫全國的大小山脈,給我們生長了廣大的森林,貯藏了豐富的礦產﹔有很多的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長的海岸線,給我們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6﹞(p621)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就是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中產生的,也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第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通過社會主義革命,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而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是“解放生產力”。因此,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10﹞(p1)從而使中國能夠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毛澤東還曾指出,中國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除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些有利的因素外,中國還“搞了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比較,有許多優越性,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會比資本主義國家快得多”。﹝11﹞(p302)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 《當代中國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