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影響世界的壯舉
中國的改革已經與世界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了一起。許多外國人都成了中國改革的見証者、親歷者和受益者。
1995年,23歲的法國大學生讓-保爾·維多來到中國學習中文,畢業后進入商界。他后來任職至今的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集團,跟許多外企一樣,早就瞄准了中國這個充滿機會的市場。2013年初,法雷奧集團宣布,將加大在中國的投資,並雇佣更多人員。保爾·維多說:“十幾年前沒人能想到中國汽車市場發展得這麼快。”
委內瑞拉建筑師安東於1990年和妻子來到中國“探險”。20多年過去了,安東的作品包括SOHO現代城、建外SOHO、“長城腳下的公社”別墅區的“紅房子”等北京標志性建筑。他還設計了山西平遙錦宅特色酒店和錢糧胡同四合院。很難想象,這些飽含濃郁“中國味”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位拉美建筑師之手。“每一天都是新的!”57歲的安東說,變化是他最喜歡中國的一點,這讓身為建筑師的他充滿活力。
10年前,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英國青年尼爾·波蒂厄斯來到中國,成為廣東佛山石門中學的一名英語外教。今年6月,尼爾擔任班主任的高三班級在高考中再創輝煌:班裡45人全部考過重點大學分數線,廣東省文科總分前100名中他的班裡佔了6個。尼爾娶了一位中國女同事,希望把“中西合璧”的教育探索進行下去。“我很滿足……這是很宏偉的事業。”他說。
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影響實際上更為深遠。在工業革命前,中國保持了兩千多年世界生產和貿易市場的中心地位。改革開放后,世界各國在中國重新發現了龐大的市場、穩定的政治環境、低成本的勞動力、價廉物美的產品……當然也有從石油到鐵礦石的巨大消耗,時刻牽扯著全球價格波動。
中國的新一輪改革也帶來了種種猜測和爭議,甚至驚恐和指責。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如果按照計劃在未來幾十年裡取得現代化成功,會否成為“新中華帝國”?會否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夢想產生“零和效應”,並對世界構成“威脅”?中國是否要把其他國家納入朝貢體系?
“與一些發達國家歷史紀錄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中國在推動自身的改革和轉型時,不僅不會對世界經濟發展與政治安全構成威脅,相反還會發揮更加強大的良效外溢作用。”上海社科院副院長黃仁偉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鄭永年教授認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相信中國的改革和轉型,必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對中國發展變化的認識往往需要過程。巴西“紅二代”弗拉迪米爾·波馬爾回憶說,1981年,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學著燙發、跳迪斯科的時候,在巴西已經有了一場激烈的討論。媒體報道說中國已選擇了資本主義。
這年,波馬爾帶著大大的問號,和妻子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在1987年出版了第一本關於中國的著作《中國謎題: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詳細分析了中國的改革前景。
“我當時相信中國的生產力將會有大發展,然后帶動社會和文化發展。”波馬爾說,“書出版后,我的觀點有人聽到了,但是沒有得到重視。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我在做夢,而且認為中國經驗就是一個短暫的泡沫。”
“后來,開始有人認識到這本書中80%的預言都實現了,但這並不是我的智慧,而是中國人民的智慧。”波馬爾說,“我相信中共和中國政府能夠保持其社會主義本質,並成功面對現在和將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