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五章 中國將如何打造經濟升級版?

2013年11月14日15:3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在對形勢科學判斷的基礎上,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了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這體現了發展、改革、轉變的有機結合,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新要求。首先,發展必須轉變。中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經濟發展付出的代價較大,粗放的增長方式已經到了非轉變不可的時候,轉變方式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轉變必須改革。體制機制不合理是制約轉變方式的最大障礙,轉方式必須深化改革,30多年來中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改革。第三,改革未有窮期。中國已經進入轉方式的關鍵期、發展的轉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區。在這個階段上,改革的訴求與期待增多,改革的難度和復雜性加大,但改革的空間和潛力依然很大,需要把抓改革、促轉變、謀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動力活力,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2013年3月17日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概念。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前述目標和任務的總要求和形象說法。而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須處理好以下八個方面的重大關系:

一是速度與效益的關系,“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中國30多年高速發展的實踐証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的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必要的。但需要明確的是,中國追求的發展,是速度、質量、效益統一的發展,不是一味求快,而是從又快又好切實轉到又好又快上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應體現在企業利潤的增加上,也應體現在勞動報酬、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的增長上。現階段要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關鍵在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目前,中國勞動生產率仍然偏低,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二是內需與外需的關系,“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擴大內需是最大的結構調整。2008年以來中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靠的是內需,在世界經濟可能長期放緩的形勢下,中國仍要靠擴大內需實現持續發展。從國際經驗看,以內需為主也是大國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中國積極擴大內需,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有利於世界經濟調整與發展。

三是投資與消費的關系,著力“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投資與消費失衡,是長期困擾中國發展的一個難題。內需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消費需求不足。近些年來,中國消費增長率低於投資增長率,消費率總體呈下降態勢,而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消費率長期偏低,不利於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增長。因此中國將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在增強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等方面構建長效機制。同時也要看到,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直接而有效,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也需要合理的投資作支撐。下一步中國將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更多尋求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實現增投資、擴消費、惠民生的一舉多得。

四是創新與模仿的關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科技水平較低,中國的產品和技術多處於模仿階段,自主知識產權不多,也存在一些侵犯國外知識產權的情況。中國雖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針對這種情況,中國一方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共十八大更是強調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等要求。

五是虛擬與實體的關系,“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虛擬經濟,特別是現代金融業的健康適度發展,有利於為實體經濟提供充足及時的金融支持與分散經營風險,有利於促進各種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也為市場主體之間必要的分化重組提供了更多選擇。但虛擬經濟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逐利沖動,這會導致其規模過度膨脹,加大實體經濟動蕩的可能性,還會掩蓋經濟過熱的實際情況,導致泡沫經濟的形成。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告誡我們,虛擬經濟不能不發展,但也不能過度發展,沒有實體經濟做基礎和后盾的虛擬經濟發展最終會成為一場噩夢。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這既是對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驗的總結,也是對相關教訓的汲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