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吳易風:毛澤東論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2013年12月10日14:17   

六、論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毛澤東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生產關系。他同意斯大林對生產關系的解釋,說:“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分配制度這三個方面。”

毛澤東高度重視生產關系的變革,他從生產關系的上述三個方面論述了對我國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意見和主張。

(一)論所有制變革

毛澤東高度重視所有制的變革。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他領導了中國的所有制變革。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思考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如何從理論上正確反映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生的這一場翻天覆地的所有制大變革。

我國經濟學家面臨的問題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當從什麼問題開始?馬克思《資本論》從分析商品兩重性開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是也應當從分析社會主義商品兩重性開始?對這些問題,毛澤東認為,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起點應是所有制的變革,而不應是商品的兩重性。

毛澤東解釋了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為什麼從分析商品開始的原因。他說: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經濟,也主要是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研究生產資料的佔有方式如何決定產品的分配。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社會性和佔有的私人性是基本矛盾,這個矛盾表現為商品的兩重性。所以,馬克思從商品出發,來揭露商品這種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的人與人、階級與階級的關系。

毛澤東闡明了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為什麼不應從分析商品兩重性開始的理由。他說:在社會主義社會,商品雖然還有兩重性,但是,由於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由於勞動力已經不是商品,社會主義商品的兩重性已經不同於資本主義商品的兩重性,人與人的關系不再被商品這個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如果照抄馬克思的方法,從商品出發,從商品的兩重性出發,來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反而可能把問題模糊起來,不容易使人了解。

毛澤東明確主張,我國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應從所有制的變革開始。他說:蘇聯教科書的整個結構是從所有制變革開始,先寫資本主義所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個體經濟所有制轉變為集體所有制。這樣一種寫法,原則上是可以的。但是,可以寫得更好些。毛澤東提出:“如果我們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可以從所有制出發。”

毛澤東不僅提出了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所有制變革開始的原則,而且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所有制變革部分的寫法提出了具體意見。他說:“先寫生產資料私有制變革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把官僚資本主義私有制和民族資本主義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把地主土地私有制變為個體農民私有制,再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把個體的手工業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然后,再寫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矛盾,以及這個矛盾發展的趨勢和解決的辦法,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如何過渡到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本身有個變化、變革的過程,全民所有制本身也有變化、變革的過程,如體制下放、分級管理、企業自治權等。”

毛澤東極其重視生產關系中所有制的變革,因為他深知,所有制的變革會為生產力的大發展開辟道路,會為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的增強准備條件,會為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和建立人與人的平等關系創造前提。

毛澤東提出,所有制變革后,所有制性質要有相對穩定的時期。他說:“所有制的變革,在一定時期內總是有底的,總是不能沒有限度的” 。

(二)論勞動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

毛澤東高度重視生產關系中所有制的變革,而且高度重視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和分配關系的不斷改進。他認為,生產關系中所有制方面的變革在一定時期內有底,而生產關系中其他方面的改進則不好說有底。他提出,在生產關系中,變革后的所有制要有相對穩定時期,與此不同,人們在勞動生產和分配中的相互關系,要不斷改進。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為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平等關系的建立創造了前提。但是,在基本解決所有制問題以后,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平等關系並不會自然出現,在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是毛澤東從社會主義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毛澤東說:“關於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問題,蘇聯教科書隻有一句空洞的話,即社會主義制度下人與人的關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關系’。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沒有展開,沒有分析,沒有接觸到實質問題。教科書沒有寫這方面的文章。” 他特別提請注意的是,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解決了所有制問題以后,人們在勞動生產中的平等關系,是不會自然出現的。資產階級法權的存在,一定要從各方面妨礙這種平等關系的形成和發展。由此,毛澤東提出: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存在著的資產階級法權,必須破除。例如,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脫離群眾,不以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飯而是靠資格、靠權力,干群之間、上下級之間的貓鼠關系和父子關系,這些東西都必須破除,徹底破除。破了又會生,生了又要破。毛澤東說:“在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也是一種生產關系。在這裡,例如領導人員以普通勞動者姿態出現,以平等態度待人,改進規章制度,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領導人員、工人和技術人員三結合,等等,有很多文章可做。

毛澤東特別重視所有制性質相對穩定時期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的不斷變革。他認為,在所有制性質相對穩定時期,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是否不斷變革,對是否推進生產力發展有直接影響。他說:“當然全民所有制的企業,集體所有制的企業,在所有制方面還要有它的變化,有它的發展。但是所有制的變革,在一定時期內總是有底的,總是不能沒有限度的。……可是在一定時期內,即所有制性質相對穩定的時期內,在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卻不能不是不斷變革的。例如我們的國營企業,解放以后,一直是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的性質,而在這十年中間,人與人在勞動生產中的關系,變化卻是很大的。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文章。要領導者採取平等態度待人﹔一年、兩年整一次風﹔進行大協作﹔對企業的管理,採取集中領導和群眾運動相結合,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不斷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等等。這些方面都是屬於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改變還是不改變,對於推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都有直接的影響。”

毛澤東對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方面提出的這些理論,特別是其中的領導者以平等態度待人、“兩參一改三結合”,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理論。

(三)論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

毛澤東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分配問題。他不滿意蘇聯教科書關於分配的論述,說:“關於產品分配,蘇聯教科書寫得最不好,要重新另寫,換一種寫法。”

毛澤東對馬克思的分配理論和蘇聯教科書的分配理論做了比較,指出蘇聯教科書的錯誤觀點是對馬克思的正確觀點的修正。他說:按照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所說的,分配首先是生產條件的分配。生產資料在誰手裡,這是決定性的問題。生產資料的分配決定消費品的分配。教科書在這裡不講生產資料的分配,隻講消費品的分配,並且把消費品分配當做決定性動力,這是對馬克思上述正確觀點的一種修正,是理論上的一種很大錯誤。蘇聯教科書說,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優越的地方,就在工資不斷提高。毛澤東批評這一觀點時說:很不對。工資屬於消費品的分配。有什麼樣的生產資料的分配,就會有什麼樣的產品的分配,有什麼樣的消費品的分配。前者是決定后者的。

蘇聯宣傳個人物質刺激,這主要起因於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對艾森豪威爾說:蘇聯比資本主義更注意個人物質刺激。毛澤東批判赫魯曉夫說:這種說法簡直不像樣子。又說:赫魯曉夫一直到現在強調物質刺激,可以預計,一定會走向自己的反面。

蘇聯教科書深受赫魯曉夫的影響,反復地突出宣傳個人物質利益。毛澤東對此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說:這本書很多地方一有機會就講個人物質利益,好像總想用這個東西來引人人勝。錢能通神。這本書沒有體系,可是在這點上卻有體系。他們說,這個問題和物質利益有關,那個問題也和物質利益有關。似乎離開了個人物質利益,就什麼事也辦不成。試問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物質鼓勵出來的嗎?這樣強調個人物質利益原則,反映了他們相當多的工作人員和領導人員的精神狀態,也反映了他們不重視政治思想工作。在這一情況下,不靠他們的所謂物質鼓勵,他們就沒有辦法了。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前一句話是講要盡最大努力來生產。為什麼把這兩句話分割開來,總是片面講物質鼓勵呢?

毛澤東分析了蘇聯強調個人物質利益原則的實質,說:“他們所強調的個人物質利益,實際上是最近視的個人主義。這種傾向,是資本主義時期無產階級隊伍中的經濟主義、工團主義在社會主義時期的表現。歷史上許多資產階級革命家英勇犧牲,他們也不是為個人的眼前利益,而是為他們這個階級的利益,為這個階級的后代的利益” 。

毛澤東分析了蘇聯教科書反復強調物質刺激的原因,說:他們老是提物質刺激,原因是政治太弱。又說:他們在集體農庄這一章裡,特別強調物質刺激,可能是有原因的:過去,國家從農民那裡拿得太多了。斯大林時代過分強調集體利益,不注意個人所得﹔過分強調公的,不注意私的。現在走到反面,又過分強調個人物質利益,不大注意集體利益。這樣強調下去,又一定會走到自己的反面。

毛澤東指出,教科書把物質刺激片面化、絕對化,不把提高覺悟放在重要地位,這是很大的原則性錯誤。蘇聯教科書承認,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意識中的資本主義殘余尚未徹底克服。絕大多數工作者忠實地履行自己對社會的義務,但同時也有一些工作者不老老實實地對待自己的義務。毛澤東針對這一段話說:要使一部分不老實對待自己義務的人轉變過來,也不能光靠物質刺激,還必須經過批評教育,提高他們的覺悟。

利益問題和利益關系是經濟學必須研究的重要問題,問題在於如何研究。毛澤東闡述了利益間題上公與私的辯証關系。他說:“公是對私來說的,私是對公來說的。公和私是對立的統一,不能有公無私,也不能有私無公。我們歷來講公私兼顧,早就說過沒有什麼大公無私,又說過先公后私。個人是集體的一分子,集體利益增加了,個人利益也隨著改善了。”

毛澤東認為物質鼓勵原則和精神鼓勵原則都重要,不能偏廢。他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既要有物質鼓勵,又要有精神鼓勵。他全面地分析利益問題和利益關系,認為物質利益是一個重要原則,但總不是惟一原則,還必須有精神鼓勵原則。同時,他指出:“物質利益也不能單講個人利益、暫時利益、局部利益,還應當講集體利益、長遠利益、全局利益,應當講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暫時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他們現在強調的是個人、暫時、局部的利益,不強調集體、長遠和全局的利益” 。毛澤東提出:“應當強調艱苦奮斗,強調擴大再生產,強調共產主義前途、遠景,要用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人民。要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要講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毛澤東既反對平均主義,又反對貧富過分懸殊。他說:“反對平均主義,是正確的﹔反過頭了,會發生個人主義。過分懸殊也是不對的。我們的提法是既反對平均主義,也反對過分懸殊。”

與分配問題相關,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為社會的產品和歸勞動者享受的產品作了區分和分析。他說:為社會的產品也要分析,一部分是直接用於擴大再生產的,另一部分是用於社會文化教育和福利保健事業的,其目的是增強人的身體健康,提高人的文化,養育后代,以便擴大勞動力的后備。這一部分可以說是間接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還有一部分,是用於國防這類公共消費的,是非生產性的,但它是為了保証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所必需的。教科書沒有做這樣的分析。毛澤東批評蘇聯教科書隻講個人消費,不講社會的消費,不講公共的文化福利事業。他說:社會主義社會,不搞社會集體福利事業還成什麼社會主義?他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歸勞動者享受的消費資料,一部分是個人財產,一部分是公共財產,如文化教育、公共醫療、體育等設備,以及如像西湖這樣的游覽區。而且,這一部分公共財產會愈來愈多。當然,這一部分也歸勞動者享受,但它不是個人財產。如果把這兩部分統統說成是勞動者的個人財產,是不對的。

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分配問題的理論,特別是對公與私的辯証關系的論述,對物質鼓勵原則和精神鼓勵原則都重要的論述,對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反對貧富過分懸殊的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分配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