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何建明:毛澤東的文化夢想

2013年12月26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何建明:毛澤東的文化夢想

(三)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開始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當時,各路文化大軍“大會合”,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價值觀念都多少帶有舊時代的痕跡。於是毛澤東決定對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除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知識,參加社會運動和實踐,還對他認為的消極事件和人物進行批評與批判。這些批評和批判雖然也有一些不同意見,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當時社會上的保守主義、自由主義和激進的小資產階級文化思潮,馬克思主義在文化思想領域的指導地位得以確立。

值得抒寫一筆的是,早在1951年毛澤東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作過“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題詞﹔1953年,面對歷史研究工作問題,他又提出“百家爭鳴”。之后的1956年5月,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毛澤東以朴素而平實的語言告訴全黨同志:

現在春天來了,一百種花都讓它開放,不要隻讓幾種花開放,還有幾種花不讓它開放,這就叫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是諸子百家,春秋戰國時代,二千年前那個時候,有許多學說,大家自由爭論,現在我們也需要這個……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為黨發展文學藝術事業的指導方針被提出,令全國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心潮澎湃,激情涌動。

“雙百方針”下的文學藝術創作一時異彩紛呈,出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涌現出的老作家們如沈從文、穆旦、周作人等紛紛重新操筆。更有一大批以革命現實主義為表現形式的優秀小說涌現。如柳青的《創業史》,梁斌的《紅旗譜》,吳強的《紅日》,楊沫的《青春之歌》,周立波的《山鄉巨變》,曲波的《林海雪原》,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等等。無論是《林海雪原》裡的楊子榮,還是《紅旗譜》裡的朱老忠以及《紅岩》中那些在特殊環境下進行特殊斗爭的英雄,都成為文學史上光彩熠熠的典型形象。

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十幾年間,整個國家從上至下都籠罩在一種激昂、興奮,充滿激情和理想主義的文化藝術氛圍之中。那個時代特有的精神氣質,與毛澤東的文化理想主義追求有著直接關系。

任何時代的文化,總是帶著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痕跡,這並不是中國的“專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產生的一批經典作品,同樣攜帶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在毛澤東“雙百方針”影響下所產生的一大批文學藝術作品,字裡行間所呈現的是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歷史應當給予它們必須的肯定和敬意,更何況其中有許多作品至今我們讀來依然可以從中吸收豐富的藝術養分。

(四)

毛澤東一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具有劃時代價值的文藝觀點和思想:他堅定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推陳出新”﹔他首次提出文化要為人民大眾服務,才有了今天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他確立了“雙百方針”,重視各種形式的文化表現方式,在文化中做到不片面化,不極端化,兼容並包,兼收並蓄﹔他始終把文化放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地位,避免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性……

毛澤東的文化思想是一筆寶貴財富,在他的一生中,中國文化實現了近現代的轉變,我們應該把他文化思想的精髓繼承和發揚開來。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的交融越來越緊密,市場經濟更是給社會主義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中國的文化建設任重道遠。回望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前瞻文化發展之勢,感慨良多,重讀他的《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