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旨在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市場只是手段,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並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著力發揮市場手段的作用,就是要更好地運用市場手段,實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鮮明地指出,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經驗是,要“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這次全會在明確經濟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時,強調“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明確了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要義。同時,這次全會還在理論和重大舉措上進行創新,以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第一,在改革的目標上既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又強調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裡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時,突出強調了三個“讓”,旨在一方面通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激發經濟活力,推動經濟更加有效率﹔另一方面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而不是讓少數人獨佔發展成果,進而永葆經濟發展的動力。
第二,進一步明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關系。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這與中共十四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6﹞相比,對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又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和深化。將基本經濟制度明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使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有了根本的遵循。不僅如此,這次全會還創新性地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概念,並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就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提供了重要實現形式。
第三,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創新一方面是尊重了市場經濟應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一般規律,一方面又是基於現階段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而提出的。《決定》還進一步提出,“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第四,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並將促進共同富裕明確為政府的職責和作用。對於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較大分歧。一般而言,主張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應當發揮作用,其目的也主要是彌補市場失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同時強調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而不是有所偏頗,即“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僅如此,《決定》還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的職責和作用,即“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這裡將“促進共同富裕”明確為政府的職責和作用,更加鮮明地明確了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也彰顯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質。
(作者為當代中國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當代中國史研究》 |